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朱厚照刘瑾 兄弟 > 第二十四章 秀女入京科举要义(第4页)

第二十四章 秀女入京科举要义(第4页)

李首辅神色肃穆道。

入眼间。

《官吏晋升制改良》。

谢阁老手一抖,差点把呈文给扔了。

文以历朝选官制度开篇。

夏、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朝廷各级官员的任命,依血缘亲疏定等级尊卑和官爵高下。

秦国:按军功授爵,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但让新兴豪强阶级势力得到增强。

两汉:汉朝建立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制和征辟制。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注重德行对某位士人德才的评判。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保留了汉代乡闾评议的传统,同时改变了汉末名士请议左右乡议和地方大族操纵选举的局面,把品评与选官的权力收归到朝廷。

科举制:隋炀帝以后至今。科举制打破了勋贵的垄断,为普通百姓入仕提供了可能和方便,一大批出身低微的人才进入朝堂。

对科举制,杨一清尚书是予以肯定,随后,就尖锐指出了科举制的弊端。

科举,会诞生一甲、二甲、三甲的进士。

其中。

一甲进士直入翰林院,然后,就开启了数十年如一日治经修国史的生活。

靠着熬资历,在翰林院内不断晋升,直至坐上翰林学士之位。

之后。

就被分到一省担任提督学政,再熬一些年,就能回到京师,入六部为任。

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在保和殿再经朝考试,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俗称的“点翰林”。

而不愿入翰林院,或朝考试不过者,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经杨一清查证,国朝一百五十载,诞生数百位一甲进士,能成为国之重臣者,不过双手之数。

二、三甲入翰林院的进士,上千名,能有所作为者,不过双十之数。

二、三甲入六部为主事的进士,近两千人,于国朝有功者,仅百人。

倒是那些赴外地任职的进士,成为了历代皇帝时期的国之栋梁。

其中。

那些从一县之令干起,历经郡州府省各级主官,后进入朝廷者,多是英才之辈。

或许。

杨尚书是嫌国朝一百五十载的时间不够长,又将时间往前推到了宋朝,乃至于唐朝,以作佐证。

通过国朝、宋、唐,三朝无数进士的过往,阐述了国朝官吏晋升中的弊端。

由此提出,废除科举一甲、二甲、三甲进士入翰林院的旧制。

以及提出,国朝内阁阁老、六部尚书和六部左右侍郎等三品及以上的官职,唯有担任过县、郡、省三级主政的官员才能担任。

谢阁老持呈文的手,颤抖的像是得了鸡爪疯。

幸好杨一清不在阁房,不然他能直接啐过去。

刚当上吏部尚书,难道就觉得自己了不得了?

就敢对近千年的官吏晋升制度指手画脚了?

还改良?

咋不直截了当写改革呢?

士人寒窗苦读数十年,一朝得中状元、榜眼、探花,不就是为了两件事吗?

一、天下皆知吾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