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子,我们今天去看哪部电影。”
“不是说好了去看《眠冬》的吗,这部电影口碑那么好。”
戛纳的一间咖啡店里,两个说着普通话的年轻人正讨论着接下来要去看的电影,看这两人的年纪,装扮,很明显是这边的留学生。
“可是我听说《我不是药神》口碑也很好啊,而且这是国产电影。”
“国产电影有什么好看的,就那审核尺度,能拍出什么震撼人心的电影,世界一片祥和,祖国无比强大,全是这类题材,都看腻了。”
“但是我听说《眠冬》电影很沉闷,我怕我看不下去。”
“要不我们先去看《我不是药神》吧!反正我们也要在这边待几天,明天再去看《眠冬》也可以啊!就当是支持国产电影吗?”
“看《我不是药神》啊!”叫耗子的男人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不过看到朋友那期待的眼神,他也只能答应下来了。
“行吧,先看《我不是药神》,这电影最好不烂,要是烂的话,我绝对会喷死他。”
这一幕发生在戛纳的各个角落,展映第一天,《我不是药神》拿到了无数观众,媒体的盛赞,不少媒体都开始报道这部电影。
…
这和华夏的政治正确无关,这是制药公司和患者之间的权衡,更高的药品价格=公司能获得更高的利润=更多的药物研究=更好的药物生产和旧的药物价格下降,他的理论是自由市场的链条,然而,这就是理论只是理论的原因。
是的,当药物与平均购买力相匹配时,我们最终将获得药品价格的市场平衡,但是,前后有多少人死亡,我们真的可以将生命和灵魂置于平衡之间吗?
这是一部来自华夏的写实电影,实际意义大于电影本身,生存中的死亡代表了电影主题,情感与法律之间的较量,这是一个持久而尖锐的话题。
“医药公司和患者之间的问题,这不只是出现在华夏,全球各地都在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当然,也有一些负面的评价,苏言看了下就没看了。
没有哪部电影能让所有人喜欢,《我不是药神》能在戛纳拿到这么多的好评,这已经足够了。
戛纳的的新闻有人负责实时转载到国内。
所以,国外观众媒体对于《我不是药神》的评价,国内的影迷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强烈期待电影的上映,我现在已经等不及了。”
“那么多好评,这不会是一部纯正的文艺片吧!我可不喜欢看文艺片。”
“只要有电影入围戛纳,那所有的评论都会是好评,国外媒体盛赞国产电影,无数影迷为之惊叹,年年都是这种报道,就不能换点新花样吗?”
“苏言这部电影能在戛纳电影节上拿奖吗?别又是颗粒无收啊!”
“目标金棕榈,冲,冲,冲。”
“快点上映啊,等不及了。”
国内的观众看的是热闹,但圈内人或多或少都知道点消息,他们知道《我不是药神》在戛纳的评价确实很好。
“听说刘毅已经联系了公关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