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摄政大明陈芷蓉结局 > 第1432章 皆为正义一 (第2页)

第1432章 皆为正义一 (第2页)

王保仁见状之后,倒也没有表现出更多恼态,依然是笑吟吟的满是善意,道:「若是殿下不愿明说,那也就罢了,老夫知道殿下必然是有自己的难处与考量,但……如今南京局势异常复杂,若是老夫完全不知晓殿下的后续计划,恐怕就会无法默契配合,说不定还会无意间帮倒忙、扯后腿,最终也很可能会坏了殿下的全盘大计,让周、赵二党女干邪得逞女干计,那就不好了……」

这一番话,已是隐含威胁之意。

但朱和坚依然是面现犹豫,似乎还是不愿意坦白交代自己的所有机密。

王保仁终于是眉头一皱,又缓缓道:「还有一件事情……老夫受陛下看重,被委任为太子太师,不仅有教导储君之责,对于太子废立之事也有表态之权……而最近这段时间,朝野各方风起云涌,不仅是南京局势诡谲,京城那边亦是乱成了一团……

首先是衮衮诸公们为了赵俊臣辽东之行的功过赏罚而争议不休;然后是陛下的几项旨意遭到了吏部尚书宋启文的坚决反对,相互间争锋相对不断;而最重要的事情,则是太子遭到陛下软禁,储君废立之事也正式提上议程……

就在三天之前,老夫收到陛下的一封密旨,不仅是向老夫询问南京局势的变化详情,也向老夫询问了储君废立之事的意见……譬如是现今这位太子殿下是否应该废黜、又譬如诸位皇子与藩王的品性与能力,还有就是七皇子殿下在南京境内的具体表现……」

说到这里,王保仁表情犹豫,似是深为苦恼:「老夫收到密旨之后,就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也担心自己的意见有错漏与偏颇之处、误导了陛下

的判断,所以就迟迟不敢回禀陛下……却不知,七皇子殿下认为,老夫应该如何回禀陛下最为合适?」

王保仁的这一番表态,所隐含的威胁之意更重,意思是如果朱和坚不愿意向自己坦白底牌与隐秘,自己不仅会「无意间」破坏朱和坚的南京布局,更还会改变立场、不再支持朱和坚接任储君之位。

朱和坚并不担心王保仁的这些威胁。

在朱和坚看来,储君废立之事大势已成,王保仁的意见根本无法影响最终结果,德庆皇帝向王保仁询问意见也只是出于惯例罢了,以德庆皇帝的性格,实际上并不会真的在乎王保仁的意见。

更何况,并不是只有王保仁与德庆皇帝保持着联系,朱和坚也经常收到德庆皇帝的密旨、向德庆皇帝呈送密疏,并不惧于王保仁向德庆皇帝说自己的坏话。

至于南京局势,则是过于复杂诡谲,各方势力皆有不同算计,变数更是层出不穷,所以别说是王保仁了,只怕是就连周尚景也难以洞悉全局,而且朱和坚又向王保仁隐瞒了自己的核心计划,这般情况下王保仁就算是想要拖后腿、帮倒忙,大概率也是无从下手。

不过,朱和坚依然把王保仁视为一个可以利用的助力,未来还有许多事情需要王保仁出力协助,待双方利益绑定之后也有机会变成真正的政治同盟,所以朱和坚也不愿意与王保仁交恶。

当然,出于各种考量,朱和坚依然不打算向王保仁全盘托出自己的所有计划。

这样一来,不仅要继续向王保仁隐瞒自己的真实计划,又要妥善应付王保仁的纠缠与追问,还要平息王保仁的心中不满……应该如何做?

答桉很简单,那就是让王保仁主动放弃追根问底、探究真相。

而想让王保仁主动放弃追根问底、探究真相,其实也不是一件难事。

王保仁乃是一个官场老手,他必然是明显一个道理——难得湖涂。

有些时候,知晓真相并不是一件好事;

有些事情,也是内情知晓越少越好;

有些情况,懵懂无知反而是对自己的最佳保护。

于是,在王保仁的审视之下,朱和坚犹豫良久之后,终于是再次开口,却又话锋一转:「老师,您如何看待「不择手段」这个四字?若是为了朝廷社稷、若是想要天下行善、若是别无选择,行事之际是否可以不择手段?」

王保仁老眼一眯:「世间诸事之运转,皆有规矩与惯例,而这些规矩与惯例之形成,乃是兼顾了各方各界的利益考量……而所谓「不折手段」,实际上就是做事之际坏了规矩、违了惯例,也就损害了各方各界的长期利益、不利于全局之稳定,所以……一旦是行事之际不折手段被外界发现,就必然会遭到各方各界之忌惮与反弹。」

王保仁的这般回答很有趣,只是说被发现之后「会遭到各方各界之忌惮与反弹」,却没有明确反对。

朱和坚自然是明白王保仁的真正态度,叹息摇头之后,话题也是越扯越远,又问道:「学生再问老师,您认为……大明江山还能存续多久?」

王保仁面色一变,只觉得这个问题过于敏感。

关于这种敏感问题,最佳答桉就是说一番冠冕堂皇的废话。

废话之所以是废话,就是因为它绝对正确,没有任何价值,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只要君王贤明、臣子忠良、百姓们安守本分,那自然是……」

朱和坚并不意外王保仁说出这一番废话回应自己,但他此刻急着赶走王保仁,却没耐心继续听下去,就直接挥手打断了王保仁的说法,冷笑着说出了自己的结论:「在学生看来,若是我朝之糜烂现状持续下去、却迟迟不做改善,很快就会面临江山覆

灭之忧!」

王保仁又是表情微变,连连摇头:「殿下这般想法,只怕是忌人忧天了吧?据老夫所知,我大明近年来中兴之势已成,不仅是对外战事连战连捷、开疆扩土,朝廷财政也是逐渐改善,陛下更是英明神武,近年来不断革新政务,皆是直指要害,唯一值得担忧的地方,就是中枢政局变动频频,但只要陛下依然在位,也足以稳住局面……」

朱和坚依然是冷笑不断,终于是彻底展现了自己的锋芒与真实想法:「老师您是洞悉朝野的智者,又何必揣着明白装湖涂?千余年来,无论唐宋元明,历朝历代之兴盛衰败,关键为何?就是一个字,粮!而粮之根本,则在于百姓所耕种的田地!只要百姓还有田地可耕种,朝廷就可以征得粮税,反之若是百姓再无田地可耕,那朝廷就无法征收粮税,没有粮税就无法维稳各方,到时候不仅百姓会造反,军队也会造反!」

「粮、田、税……」王保仁摇了摇头:「听说赵阁臣在中枢主持财政之际,表态之际就总是绕不开这三个字,看来殿下与赵阁臣颇是志同道合啊!」

朱和坚立刻摇头,道:「老师错了!学生与那位赵阁臣的看法,完全是南辕北辙!在学生看来,那位赵阁臣看似是财政好手,但实际上他就是一个表湖匠罢了,不仅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许多时候更是以鸩止渴,只是为了渡过眼前之难关,就不惜掏空大明的家底、动摇江山之根基!所以,学生若是将来有机会继承大位,就一定会立刻废止他的各项改革!」

王保仁发现自己竟是完全搞不懂朱和坚的真实想法,不由追问道:「哦?为何这样说?」

朱和坚冷声道:「在学生看来,田粮之事不仅是关系着江山之稳固,也关系着权力之分配,若是追根朔源的话,谁掌握了最多的田粮,谁就掌握了最多的权力!哪怕是皇帝,若是手中无粮供养军队,军队就要滋生异心,若是军队有了异心,百官的忠心也就无从谈起……这种情况若是持续下去,皇帝也就只是空剩一个名位罢了!江山稳固更是空谈!

但老师您仔细想想,那位赵阁臣的几项政策……商税改革、川盐开发、还有新农政,实质为何?实际上就是在暗中协助缙绅们不断扩张势力权力,商税改革实际上就是赐予了缙绅们免交大部分税赋的特权,川盐开发其实就是把川盐这个财源全部交给了晋商,至于新农政,最终效果是否可以达城预期暂且不提,但按照赵阁臣新农政,百姓们种植了玉米、番薯等新作物之后,皆是交由民间商行统一收购,百姓们的粮税则是换成了银税……

【鉴于大环境如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