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开局一颗领域 > 第165章 詹天佑的办法(第1页)

第165章 詹天佑的办法(第1页)

当詹天佑信心满满的来到云南,勘探了怒江、高黎贡山等一系列地质奇观之后,他立刻就丧失了所有信心,这种地方修铁路,疯了吧,别说十年,一百年都修不通。

他真想撂挑子不干,可皇帝赶鸭子上架,他也没办法拒绝。于是开始想尽办法尝试新的办法,老的打隧道肯定不现实,这里的地质很不稳定,他得想办法爬山!

詹天佑想了几个月都没想明白,没有相关技术啊。他申请去瑞士考察,因为瑞士人有大量修建山区铁路的经验。还真给他找到了方法,瑞士有一种独有的爬山铁路技术,一共修建三条铁轨,中间一条是齿轮轨道,用齿轮带动火车,可以让火车爬上40度的陡峭山地。技术难题迎刃而解,接下来无非就是投资问题了。

他建议大汉铁路公司向瑞士购买相关专利使用权,很快得到通过。得到这些技术,甚至进口了大量瑞士的机器设备后,信心满满回国开工。这些技术,不但能用到跨越高黎贡山的铁路线上,云南大量其他山脉也能用这种方式爬过去,成本比开掘隧道要低很多。

刘勇强有一次跟英国公使聊天中提到了这条铁路,事后打听了一下,得知詹天佑用半年时间已经解决了技术问题,是通过引入瑞士技术,还颇有点失落。他以为詹天佑会自己发明技术呢,原来工程师最大的能力是协调各种技术问题,而不是搞发明创造啊。

总之铁路顺利开工,云南的问题都能解决,其他地方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大汉四年,战争结束,整个国家立刻转入了超大规模的铁路建设中。这么庞大的国家,光是修建铁路用的钢材,就需要三十万吨的产能。

东北此时出现了几家新的钢铁厂,一开始并没有引起注意,但规模扩大很快。

算是施耐德这个巨头倒下的连锁反应之一。施耐德是纯粹的法国公司,离开之前,有上万法国技术人员在这里工作,而雇佣的本国工人将近十万人,年产钢材6万吨,生铁10万吨,是全世界最大的单一钢铁企业之一,之所以只是之一而不是第一,是因为美国卡内基钢铁公司现在是第一,这家公司产量达到7万吨,占美国260万吨钢产量中的3%,而且效益最好,正在飞速扩张。

施耐德倒下之后,大连造船厂接手了施耐德的资产,工厂和技术都能转让,但人却流失了很多,许多工作人员不习惯大连造船厂的管理模式,英国资本对工人比法国资本更狠,大概是因为法国人善于斗争吧。

其中一个在施耐德工作了十几年的技术人员,跟以前为施耐德供货的本地铁矿主和煤矿主联合起来,开办了一家私营铁厂。从一座高炉起家,借着这两年战争期间钢材价格暴涨的红利,两年间连续修建了五座最新式的贝塞麦冶炼炉,成本竟然比之前施耐德公司使用的托马斯炼钢炉更低。

一时间他很难挤进军工材料市场,但以三分之二的价格,同等的质量,很快抢占了战后铁路修建的市场,批量连续铸造钢轨,不但价格更低,利润还更高。

施耐德的倒下,让一些高资本、高技术壁垒的产业在东北扩散开来。大连造船厂仅仅是维持了施耐德的生产制造业务,而这些业务本身跟大连造船厂是重叠的,比如火炮加工,钢铁冶炼等等。

而且这个巨头战后立刻接到了海量军方订单,整整8艘8000吨级的铁甲舰,这个吨位的铁甲舰,现在已经无法在大汉列为一等了。因为大汉还决定打造4艘万吨级铁甲舰,其中两艘在英国生产,两艘在国内生产,大连造船厂只得到了一艘订单,另一艘是在马尾造船厂修建。

英国人得到了这批订单,因为两国现在正处于蜜月期。上海加尔各答大铁路的修建,用的也是英国借款,第三批一亿英镑的战争债券完全没有用到,只能投入建设中了,其中铁路得到了其中3000万英镑的投资,剩下的大多数投入军事建设中。

大汉将在广西、云南施行军屯制度,建立规模庞大的南方军团,总兵力与北方兵团基本相当,可以武装起100万大军。在这里设立军屯,是因为广西、云南相对贫穷,百姓当兵的意愿就高,种地加半兵役的军饷能让一个农民家庭过上体面的生活。而且也相对能打,广西兵通过太平天国运动,名声算是打出来了,云南兵虽然还没有,但理论上不会差。

主要还是用到了海军上,陆军只得到了1000万英镑合计3000多万两的拨款,而海军得到了6000万英镑,近两亿拨款,要用五年时间,新建20艘铁甲舰,其中16艘8000吨级铁甲舰,4艘万吨铁甲舰,建成之后,主力舰吨位将能跟法国一战。毕竟法国的铁甲舰中有大量巡洋舰,已经被海军认识到根本没有参加海战的资格,主力海战还得是重甲铁甲舰。

自铁甲舰问世之后,出现了两种造舰思路,一种是英式思路,英国人分为主力铁甲舰和普通巡洋舰,主力铁甲舰追求吨位和火力,巡洋舰则只追求速度,甚至不采取装甲防护或者很薄的防护装甲,主要用于巡航;可惜这次英国人没能引领世界海军潮流,其他国家追求的是装甲巡洋舰模式,既追求速度,也追求装甲,牺牲了一部分火力,目的是是兼顾巡洋和作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显然后一种方案比较节省费用,但不够专业。刘勇强决定采用英式方案,打造出纯粹的主力铁甲舰,巡洋舰退居二线,5000吨以下不再建造铁甲舰。5000吨级以上,也只是三等铁甲舰,真正的主力则是8000吨级的二等铁甲舰,以及万吨级的旗舰级。

8000吨级就相当于北洋水师的镇远、定远号了,20艘这样的铁甲舰规模,直接就让日本人崩溃,别说天皇一天只吃一顿饭,就算天皇不吃饭也造不起。日本人知道,在拼硬实力方面,不可能跟同样打造了现代化税收体系,拥有现代融资能力和意识的大汉国相比,他们开始另辟蹊径,开始设计一种薄皮大馅的军舰,吨位不大,4000吨左右,装甲不厚,追求速度和火力,火炮能多大上多大,都用300以上口径,哪怕一炮过去,军舰都会出现明显的侧翻情况也在所不惜,简直是一种武士道设计,用于一次决战。

在日本不惜代价的搞军备竞赛的同时,大清帝国也加入了这场列强的运动中,北洋海军建设拉开大幕。海关每年拨款200万两,用作海军专款,这笔订单落到了德国人手里。除了克虏伯公司跟李鸿章淮军的长期合作之外,德国给的也最多,包括派军官帮忙训练士兵。

这次合作,历史上法国强烈反对,因为当时的法国对越南有野心,清军的力量增强,对法国不利。为此茹费理访问德国期间,特别向俾斯麦提出抗议,要求德国禁止军官前往中国,并停止向中国输送军械。

俾斯麦先是否认,在法国人拿出确切证据时,俾斯麦又表示那些德国人都是以私人名义受邀,已办理退役手续,德国法律无法阻止。德国军官加入北洋水师,底薪1。8万马克,折合白银4千两。

俾斯麦不是无法阻止这些军官,而是无法拒绝克虏伯公司。这些要求是李鸿章通过汉纳根向克虏伯公司提出的,费用甚至都是克虏伯公司支付。并威胁,如果克虏伯公司不帮助雇佣德国军官,就将转向其他公司采购火炮。

面对李鸿章这样的大客户,错失了大汉国军火生意的克虏伯马上动用军方的关系,这些都不是俾斯麦想得罪的势力。因此对法国的要求,没有理会。

这个时代,俾斯麦更不可能拒绝了,因为法国都没有反对,大清在上一场战争中,甚至是法国的盟友。

法国面对大汉的海军扩张动作,开始进行回应,也要扩大海军规模,这又引发了其他国家的效仿,俄国人立刻跟进,宣布建立规模庞大的黑海舰队,将海军规模提高到法国水平。

法俄的海军计划,让英国产生危机感,顺应提出了两强标准,英国海军必须保持比第二名、第三名加起来更大的吨位,至于第一名,那当然是英国海军了。

疯狂的海军竞赛提前开始,俾斯麦领导的德国暂时还没有跟进,俾斯麦可以约束德国海军,但已经越来越无法约束德国的海上扩张势力了。

德国的统一,在俾斯麦看来,一点都不完整,只是搭建了一个空架子,内在还是巴伐利亚、萨克森和普鲁士这些只要邦国,只不过是给普鲁士国王加冕了德国皇帝的桂冠罢了。其他邦国根本不服气,普鲁士国王加冕的时候,巴伐利亚亲王甚至因此而自杀。

俾斯麦追求的并不是德国的普鲁士,而是普鲁士的德国。所以普法战争之后,他最大的工作重心就是完成整个德国的普鲁士化。通过帝国法律将全德国的铁路归于统一管理,在全国包括新占领的阿尔萨斯和洛林推行普鲁士的义务教育体系,必须采用普鲁士的课本教材,为此都德写了一篇《最后一刻》,告别了美丽的法语。

俾斯麦在这些内政中,最大的反对力量有三个,一个是天主教集团,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属于新教国家,而合并的南德意志诸邦国,占了德国一半的人口信仰天主教,这些天主教国家的宗教力量反对俾斯麦的世俗化和普鲁士化,成立了天主教联盟跟俾斯麦对抗;另一个力量是新兴的工业势力,包括克虏伯公司这样的资产阶级势力组建的党派;还有一个就是航海贸易利益集团,这些来自曾经的汉堡、不莱梅等港口城市,他们组建了德国殖民委员会,推动德国对外殖民,而对外殖民会跟英法冲突,所以俾斯麦一直压制他们。

在跟各路势力的斗争中,俾斯麦甚至拉拢了工人势力,他通过了大量保护工人的立法,建立了工人福利体系,给予工会要求的条件。

现在他又要满足殖民协会的要求了,建宁4年11月,俾斯麦在柏林召开了柏林会议,讨论瓜分非洲方案。英法俄美等大国,连比利时、瑞典、丹麦这些小国都应邀参加,却没有给大汉发邀请。显然在瓜分世界的道路上,他们并不想让东方人,黄种人参加。

刘勇强对此十分不满:“哼。德国人不想让我染指非洲,那么德国也别想进入亚洲。”

历史上柏林会议之后,德国殖民动作频频,在亚洲建立了俾斯麦群岛殖民地,还在山东夺走了青岛。现在德国将永远没有机会,在亚洲占有一席之地。而这个方兴未艾的地区,德国将永远无法分到一杯羹,俾斯麦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他都只能接受。

喜欢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