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英国人修的火车终于通车了,实际上早就开始运营。英国人不傻,他们是修通一段,运营一段。
福州府境内的福州——闽清段第一年就通车了,当时试车的时候万人空巷,大众都是盲从的,社会中的坚定派都是少数,一个社会最好的时候,是坚定派意见统一,劲往一处使,那就能干成大事。最不好的时候,是坚定派分成对立的两派,必得一方消灭另一方,统一了思想才能继续前行。而改革的时候,最容易产生这样的坚定派分裂的现象。
不止福建,整个中国地区都分裂成了两派,洋务派和顽固派。而且这两派进行了最坏的较量,那就是互相掣肘。
日本维新之所以成功,不就是萨长联盟的武士打败了幕府保守的武士,沿街比较开阔的萨长联盟控制了政权。即便这样,还打了一场西南战争,二次清晰了倒幕派中的旧武士,明治政权才能轻装上阵。
可惜的是,同时期的太平天国这个反对势力打输了。虽然这些人比较荒唐,缺乏社会精英的领导,全都是底层,但他们真的胜利了,中国因此发生转变的机会比清政府大得多,他们连洋教都能接受,更何况其他新事物。战争中,他们对待洋枪洋炮的态度,也比清政府的官员积极的多。李秀成军中有几百个杨兄弟帮他训练士兵,甚至打造兵工厂制造武器弹药。
曾国藩代表的旧势力,虽然是社会精英群体,但也守旧。即便被洋人多次打的被迫承认了差距,搞个洋务运动依然畏首畏尾,不敢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李云梯在的时候,还能拖住刘勇强,不让福建的步子迈的那么大。在福建基本上搞的也是一场洋务运动,而不是彻彻底底的改革。
以前有李云梯在,刘勇强的性格也比较平和,他本人也不太接受过于激烈的革新,想要小步快跑,慢慢迭代。他多少还有点理想主义,觉得用最不文明的暴力去推动文明,本身就是不文明。
可在小脚这件事上他破防了,他发现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民族病的很重,思想生病了,深深的病态。重症不下猛药,那是一点机会都没有,赌一把,说不定还能成功。
洋务运动铁定是不行的,李鸿章那批人,做官可以,搞实业不行。小小的日本,最后都能踩在清政府的尸体上位,后来还能把民国打的那么惨,简直难以想象。
这点刘勇强有绝对的自信,除了他自己的经验外,系统也给了他巨大的信心。
在他最无助的时候,连意外事件兑换券都用了,怎么可能不用系统给的方案。
他兑换了1张战略方案,系统的方案这次有点让他意外,竟然不是关于军事的,而是关于建设的。
军事上当时已经打成了僵局,或许已经没有指定方案的必要,只有何谈一条路。无非是谈多谈少这种操作性问题,这跟系统的方案无关。所以系统制定出了一套和平时期的建设方案,而这份方案的大方向跟刘勇强的方案一致。
刘勇强已经开始在欧洲招商引资,后来兑换了系统方案,系统也提到了招商,而且更加详细。罗列了一百家模范产业,给与模范产业以各种优惠,比如免税,提供无息贷款等等,模范产业有义务允许其他投资者参观学习。
系统的这个招商方案让他深受启发,他招商引资的目的,并不是引资,而是引入资本附加的技术,他需要资本带来的技术在国内扩散,而不是乐于助欧洲资本赚钱。系统列出了不同行业的一百家模范产业,其实就把技术带进来了,至于资本,这个国家真的缺吗?
资本是什么,是银子也不是银子。那些埋在地主老财家里的白银,肯定不是资本,资本必须流通起来还能够变现,工厂才是资本,银行才是资本,商铺才是资本,资本是一股流动的通货,能够源源不断撬动生产力生产出新的价值。埋在家里的银子无法生出银子,所以不是资本,他最多算是储备的货币。
但这种能代表价值的白银,中国是真的不缺。曾经的丝绸,后来的瓷器,现在的茶叶,超过千年的对外贸易都是顺差,欧洲人在美洲挖的白银大半都跑中国来了,这里是一个不产白银的白银之国。
所以只要把技术引进来,把这些储备的资金撬出来变成资本,资本结合技术,不就是资本主义吗。
系统有这么详细的清单,刘勇强也就用不着乱撒网,让驻西方的外交官,在几个发达工业国投广告招商引资了。当然之前投放的广告吸引的资本也不排斥,总是利大于弊的。
于是按照名单让外交官登报招商,100家模范产业,不全都是技术型工厂,还有一些其他领域的。比如学校,医院,但大部分都是工厂。其中竟然没有刘勇强比较熟悉的纺织厂,仔细研究一番,发现全都是福建和东北适合发展的产业。
比如麻纺织,福建产麻,产棉不多,种棉条件比不上江苏、山东。东北更不适合种棉花了,除非搞计划经济,否则无法处理的冰冻灾害会让东北种棉毫无经济收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东北农业有巨大的规模优势,土地面积大,还很肥沃,撒把种子就能等丰收,黑土地是最肥的土壤。所以东北盛产大豆、高粱等等几十种农产品,针对这些农产品深加工,就是一个巨大的工业化机会。大豆榨油厂,机器面粉厂,甜菜榨糖厂,还有皮革厂,屠宰场,毛纺厂等等。
福建适合发展的麻纺工业外,主要是制茶厂,丝织厂,木材加工厂,造船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