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远处巨大的恒星照耀。
光芒灼目,晕轮闪烁。
一艘长约五十米,形如水滴的小型穿梭机正以每秒五十米的速度无声无息地往前推进着。
水滴穿梭机顶部的乘员舱里,十三个全副武装的人正面对面地静静漂浮着。
这十三人分别是任重、于承德、马潇凌、白峰、于烬、宋沐恩、王桥、钱望慎、萧星月,以及四张新面孔。
准载十三人的穿梭机耗费了包括钱望慎、鞠清濛、文磊等人在内的星火军工里数百万人共计一百六十七个时间循环的努力。
在这一百六十七次时间循环中,任重也不厌其烦地充当了一百六十七次搬运工。每一次,他都要记忆大量数据,再反反复复地绘制图纸。他还得控制变量,提出可实现的新要求。
这变量里包括星火军工的研发与制造能力,毕竟时间只有两天。
此外,变量还包括设计的合理性。在源星星系的基础物理规则之下,不可能造出超脱物理规则极限的材料,任重需要亲自拿捏这尺度。
变量还包括当前源星上现有资源的状况。设计再好,也要能搞到材料来实现才有意义。天知道这一百六十七次循环里,任重为了控制变量记下了多少特种材料的所在地与获得方法。
总之,经过不断修正,耗时167次复活,如今这准载13人的水滴形态穿梭机,已经达到当前客观条件下,星火军工能在短时间内生产制造出来的太空载具的性能极限。
但这只是开胃菜而已。
在前167次复活中,任重彻底解决的问题也只有穿梭机。
继续往后推进,任重又用了更多次的尝试来调整陪同人员,以及每个人的装备等相关细节。
大到人选的确定,中到武器充能方式的安排,小到某个人的装甲零部件里的某个传感器参数的设定,都经过了千锤百炼的优化。
单说陪同人员这事,如今这十三人名单就来之不易。
一开始,任重是将选择陪同人员的核心标准设定为战斗力优先。
但在多次失败后,他发现无面人的实力简直没有上限,带的随从战力越强,无面人也越强,且每次都会精准地压自己一头,哪怕不断微调人选,改变作战配合模式也没用。
只要破解不了组成无面人身体的液态金属性能,再多努力都是徒劳,去再多人也只会被无面人像捏蚂蚁一样逐个逐个地捏死。
任重意识到,尽管战斗力很重要,但战力决定的更多是蛮力,想冲破无面人化身的叹息之壁,还得靠巧劲。
他改变了思路,在人员选择上,不再追求绝对战力,转而追求功能上的搭配,便于更精细化的分工,给战斗的过程赋予科研含义。
在新的分工战斗里,任重既负责掌控全局发号施令,也负责策动全场,随时救援,还负责在恰当的时机冲锋陷阵。
其他的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不同定位。
比如于烬,虽然他此时仅仅只是一名七级枪械师,但却有着惊人的危机嗅觉,能时而提前捕捉到无面人的动向。为了将于烬的特长发挥出来,星火军工为他量身打造了缓冲性能极强的作战服与自适应装甲,还有一柄经过特殊改造的超低后坐力九级重狙,这些装备让于烬这七级枪械师能发挥出九级枪械师的杀伤力。在于烬身上,任重依靠氪金轻松打破了源星职业体系的桎梏。事实证明,在高科技时代,完全由人本身的能力来决定战斗力的分级方式本来就满是漏洞。
又比如白峰,掌握了槲寄生能力的他如今已是八级殖装战士,掌握了数十种特殊的殖装能力。任重带上他有两个理由,第一是白峰非常可靠,第二个理由说来有点残酷,那就是最大化利用队伍里另一名九级殖装战士的能力,在这人战死后,白峰可以继续利用他的躯体实现临战进阶。
至于钱望慎,他的任务也很繁重。作为兼具科研与实战双重能力的全才,钱望慎需要在双方交手时操控大量辅助性机械,除了战斗设备之外,还有大量科研装置。譬如游弋在战场环境周边,负责收罗破碎残片的采集机器人。需要收集的残片可不只无面人身上炸出来的液态金属,也包括自己人的装备残片。分析这些被打碎的残片的性状改变,可以加深对薄膜护盾以及无面人的进攻手段的理解。
另外那四名新面孔也大有来头。
其中那名殖装战士没有本名,代号为“虚”。
“虚”来自孟都集团,是黎阳的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