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将自己的粮本给了一大妈,一大妈拿着粮本和钱,她可以随时买粮食蔬菜,可以说是自己想吃什么就做什么。
无论她做什么托里都喜欢吃。
因为吃过饭以后就能和一大妈办事儿了。
一大妈也不是见天都到托里家给他做饭,托里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轧钢厂小食堂吃饭的。
这样一来多余的粮食指标、粮票都归了易家。
所以。
尽管易中海匀出来一个人的粮食指标给贾家他们也不缺吃的,而且还能时不时的拿着粮票到食堂、饭店吃去。
贾家有了粮食指标,贾东旭就不用到黑市上买粮食了,也不用在买粮的时候提心吊胆。
当然。
没了压力,刘悦也不再提到外面找工作的事情。
反正。
孩子还小。
丈夫那点儿工资勉强能够保证一家人糊口了。
第一界高考的时候差不多所有的考生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要么是考上大学、中专,要不就是安排工作了。
这两年的录取率相对有点儿低了,但也仅仅是七八分之一没考上罢了。
那个时候每个考生都能得到一个通知书,大部分人都是录取通知书,少数人是未被录取通知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录取通知书上自然是写着被某某学校录取了,未被录取通知书则是由当地招生办发出的,写着某某同学未被学校录取,希望在将来的工作当中贡献力量,建设祖国等等。
王丰年收到了保定医校的录取通知书,心里有些失望和不甘心。
梅姨就鼓励儿子说李平安不也是医校毕业的,不也在六院混的很好?
就算是刘启、吴泽这些起点儿高的人混的未必有他好。
上什么学校只是决定自己的起点,至于说终点,将来要走到哪一步还要靠自己的努力。
王淼、李林、姜山这些人都只是跟着师傅学了几年中医而已,他们都没有正经的上过医学学校,现在不也在当医生?
听了母亲的劝说王丰年心情好多了,满怀希望的等着开学的那一天。
将来。
他可能也会和李平安一样回到六院工作,在外科方面做出骄人的成绩。
娄晓娥这批人要南下到香江那边上学了。
这段时间李平安教了她很多东西,他特意的找了初三的课本将上面的知识都交给了娄晓娥,还教了她一点儿英语。
李平安是在教会学校上的学,他很精通这个时代的英语。
虽然米式英语和香江那边的口语可能有些不同,但也差不了多少。
当时的外汇很少,很难弄到,再加上是统一安排,娄振华也没多给娄晓娥钱,让她跟着同学们一起过去就行。
娄晓娥临行前娄振华夫妻两个还特意请李平安夫妻两个吃了顿饭,感谢他们对女儿的照顾。
娄晓娥没心没肺的,小姑娘丝毫没有离家前的惆怅和苦恼,不过她这样也是好事儿,娄振华和谭雅丽也没表现的太伤心。
直到娄晓娥上了火车,随着火车渐渐远去她才意识到要离开父母很长一段时间,不觉留下了眼泪。
不仅是她,车厢里一片哭声。
孩子们都意识到自己要离开家乡了。
虽然说买油需要油票,李家却从来不缺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