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袁腾飞讲历史星辰网 > 第九节英法美政治制度的确立(第1页)

第九节英法美政治制度的确立(第1页)

一、英国政治制度的确立

欧洲封建君主制国家有什么特点呢?所谓的封建社会是什么含义?

“封建”就是封邦建国,按照这个解释,中国的封建社会应该在先秦时代,秦始皇统一以前。秦始皇统一之后,中国变成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就没有封建了。欧洲是典型的封建制度,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是在罗马帝国时代,但它也没有完成整个欧洲的统一。帝国极盛时500万平方公里,2000万人口,它的疆域最西北到了今天的英格兰,不包括苏格兰、爱尔兰,东北只到今天的莱茵河,就是德国、奥地利,西北欧、东欧都是蛮族的世界。

后来,罗马帝国被这些蛮族灭掉。蛮族原来就是一个个小部落,后来建立起一个个小国家。这些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原始部落氏族结构没有被打破,所以他们采取统治的方式基本上都跟中国先秦时代一样,搞分封。国王只不过是一个最大的封建领主,大概相当于我们的周天子。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但直辖地只有王畿周围,镐京、洛邑周围,别的地儿管不了,全分封出去了。法国国王领地也只在巴黎周围,政令不出巴黎。法国谁最有势力?勃艮第公爵、诺曼底公爵、香槟伯爵、普罗旺斯伯爵,谁都比法国国王牛。

欧洲封建君主制国家的特点首先是小国寡民。打出租车十块钱不翻表,就到另一国家了。

其次是有限的君主专制,它们没有中国这种绝对君主的专制,君主权力是有限的,是受限制的。这其中一方面是受教会的限制。德国皇帝亨利跟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发生冲突,得罪教皇了,德皇乖乖地到卡尔莎城堡去向教皇认罪,在漫天大雪中在那儿站着,等着教皇出来,舔教皇的靴子。

另一方面是受贵族的限制。英国在13世纪出了一位国王叫约翰。约翰国王能征善战,酷爱打仗,不幸的是每次他的对手都比他强大,屡战屡败。约翰要征税打仗,一征税就把贵族惹急了,贵族持刀威胁约翰,逼迫国王签署了《自由大宪章》,不经贵族同意,国王不能征税,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中国皇上要征税有人敢管吗?说征就征,谁不服剐了谁。

再者,强调君权神授。中国皇上一发诏书就是“奉天承运”,但是上天真的能约束皇帝吗?不能。欧洲国家宣扬君权神授,它的神可真能限制君权。所以,它宣扬君权神授,为君主专制奠定理论基础。

(一)革命前的英国是什么样的?

讲革命前的英国,实际上就是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主要有四个方面: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政治特征是“王在议会中,王在法律下”。

英国的国王必须依法行政,王权受法律和议会的制约,没有议会的同意国王不能征税,国王的所作所为不能跟法律相抵触。历代英王都要遵守法律,如果想挑战法律,突破法律的限制,这种行为就是僭越行为,属于违法。

2。都铎王朝的统治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人说英国历史最辉煌的时代是两个女人统治的时代,一个是伊丽莎白一世,一个是维多利亚。伊丽莎白一世是辉煌之始,维多利亚是辉煌之终,维多利亚一死,大英帝国就开始走下坡路。

都铎王朝的统治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首先体现在,伊丽莎白一世即位前,都铎王朝建立国教会,把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没收了,加强了英国自身的实力。

都铎王朝打击旧贵族,加强中央集权,建立起统一的国内市场,其实就跟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作用有些相似。中国古代是统一的,所以越加强君主的权力,客观上就越不利于个人自由的发展。明清时期为什么从制度上比西方落后?那是因为中国的君权太强了,扼杀了这个国家一切自由发展的空间。欧洲的国家正好跟咱们相反,君权弱,地方贵族的势力强。因此它加强君主的权力,客观上就削弱了地方贵族的势力。一削弱地方贵族的势力,实际上就有利于打击分裂,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都铎王朝还鼓励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这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伊丽莎白一世时英国的海盗很厉害,专抢西班牙。西班牙满载金银的宝船从美洲一离开,英国海盗就跟猎狗似的扑了上去。西班牙很愤怒,想征服英国。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出发了,这支舰队包含133艘战船,23000名士兵。如果强大的西班牙步兵在英国登陆,那英国就完了。英国两位爵士霍华德和德雷克率领大英皇家海盗奋勇出击,把西班牙舰队打得稀里哗啦,再加之西班牙舰队遭遇了台风,这两种情况几乎使西班牙舰队全军覆没,于是英国皇家海盗被改编成了皇家海军。基于这些原因,所以说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3。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慢慢壮大了起来。

所谓的新贵族就是资产阶级化的贵族,用资本主义的方式经营农场和牧场。收租子的就是旧贵族,给农民发工资的就属于新贵族。他们的力量一壮大,自然就希望自己能够掌握政权。而这个时期,英国在经济上,工场手工业兴起,另外通过圈地运动,农村变成了资本主义的农场和牧场,农业资本主义也发展了起来。这样,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就壮大了起来。

4。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斯图亚特王朝的阻碍。

伊丽莎白一世是都铎王朝的末代国王,终生未婚,她死后都铎王朝绝嗣。外国的改朝换代跟中国不一样,中国的改朝换代往往伴随着战争、血腥、屠杀,怎么着也得弄个宫廷政变。欧洲改朝换代一般都是因为王朝绝嗣。天主教徒一夫一妻,王后不能生育,王朝就绝嗣了。王朝绝嗣后就得找跟这个家族血缘最密切的家族来继位,甭管这个家族在哪国。

伊丽莎白一世一死,由她堂姐的儿子、苏格兰国王詹姆斯继承王位,这就是英格兰历史上的詹姆斯一世,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开始了。詹姆斯一世从落后的苏格兰来到英格兰,他把落后地区的很多习惯也带来了。

首先是宗教专制和君主专制。詹姆斯一世公开宣称君主是上帝在人间的总督,除上帝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另外他到了英格兰之后,觉得英国国教实在是个好东西,因为国王是教宗,相当于教皇,政教大权集于一身,所以他极力维护英国国教的地位。而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主张在英国纯洁教会,进行清教革命。所以,詹姆斯一世跟他的继承人查理一世就迫害清教徒。

其次是无议会统治。詹姆斯一世跟他的继承人查理一世爷俩常年不召开议会,这使得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因为国王要依照法律来行政,议会监督法律的落实和实施,可是不召开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就没地儿说理,于是双方的矛盾尖锐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这时,爆发了苏格兰人民起义,这成为英国革命的导火索。

为什么苏格兰人民的起义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呢?

这是因为苏格兰起义国王要镇压,镇压就要招募军队,招募军队需要花钱,而国王没钱,没钱就得征税,收税得经过议会的同意,所以国王被迫召开议会。议会多年没开了,议员们很激动,要求限制王权,开始了议会斗争。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个回合,国王跟议会的第一次交锋。

(二)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既然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那革命的经过是怎样的?总体来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分为四个阶段。

1。英国爆发内战。

国王跑回自己老家苏格兰的首府爱丁堡,召集士兵,宣布讨伐议会,内战随之爆发。自耕农出身的清教徒克伦威尔,指挥议会军,通过纳西比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打败了国王,国王经议会审判被处死。

2。克伦威尔实行独裁。

国王一死,英国成立了共和国,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是今天意义上真正的共和国,而是由克伦威尔进行军事独裁。克伦威尔出任护国公,除了没戴王冠,其他的跟国王一样。资产阶级推翻了一个戴王冠的国王,迎来了一个不戴王冠的国王,为什么克伦威尔独裁,资产阶级能接受呢?因为他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克伦威尔一死就出问题了,王位能够世袭,护国公不能世袭,克伦威尔的儿子接班,别人都不干。高级将领争权夺利,克伦威尔的儿子只好辞职。高级将领们争来争去,我干你不服,你干他不服,怎么办?找一个大家都服的,把被杀的国王的儿子从法国请回来吧,旧秩序也比没秩序强。于是,王朝复辟。

3。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查理二世回国复辟后,凶相毕露,疯狂反攻倒算。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肠子都悔青了,日夜盼着查理二世驾崩。查理二世驾崩后,他弟弟詹姆斯二世即位。更了不得了,他要在英国恢复天主教,这下不仅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连旧贵族都不干了。如果恢复天主教,那么天主教会的土地、财产都得归还(注:当年天主教会的土地、财产主要分给了这些贵族)。如果归还,不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荡然无存,连宗教改革的成果都没了,那样就回到了亨利八世英国国教改革之前。因此,把国王轰走成了共识。

4。光荣革命是怎么回事?

大家认识到要珍惜人类的鲜血,让国王流血的事不能再干。于是,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女婿威廉来英国执政,推翻了詹姆斯二世的统治。玛丽和威廉信奉新教,不会在英国恢复天主教。把这两口子请回来执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是告一段落。

(三)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该法案一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当然,这个时候的英国君主立宪政体是典型的二元君主立宪制。国王和议会是两个权力中心。国王不是没权,而是国王的权力受议会限制。革命前就是这样,但革命前国王可以不召开议会,革命后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2。《王位继承法》限制国王权力

《王位继承法》颁布的意义,不亚于《权利法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养兵、不能立法、不能征税,现在王位的传承都有法律限制,王室的最后一点儿私事都被议会限制住了。

3。两党制和内阁制保障英国民主制度本来英国国王是有权力的,他要召开内阁,内阁对国王负责。但因为威廉、玛丽相继去世,斯图亚特王朝绝嗣,于是找了个德国人来当英国国王。乔治一世、乔治二世、乔治三世,仨乔治,自动把权力放弃了。内阁首相遇事也不跟国王商量,自己开会,行政权从国王手里到了内阁手里。司法权很早就独立出去了,以后的内阁就对议会负责,而不再对国王负责了。内阁首相由议员来选举产生。一开始是辉格党、托利党两党,后来是保守党跟自由党,今天是保守党跟工党,两党轮流执政。英国民主制度最终确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