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哼。”司马昭先不悦,看不惯钟会和嵇康这种对待敌方大将几分畏惧惊讶的表情,他拍了拍钟会的肩膀说,“士季,他虽后来是蜀国大将军,不过没你厉害,他投降于你了。”
听到这句话的姜维心里十分不是滋味,但他不明白为什么司马昭也知晓后来的事情,从他这带着几分憨的样子来看,确实是个十五岁的少年,眼中还没有路人皆知的野心,也不是那漠视皇权的奸佞。他将众人称为“新手”,也就是意味着司马昭不是第一次经历奇怪的世界,他是从别人口中得知的将来之事?
“当真?!”钟会听到司马昭所言,十分激动。他自幼就眼界甚高,因出生名门,其父钟繇是颍川大族钟氏,任尚书郎,因迎献帝东归而封侯,受曹操信任任司隶校尉,被比为萧何。之后便一直辅佐曹家,曹操时任职相国、曹丕时任职太尉列三公之首、曹叡时任太傅、死后进了太庙。
钟会作为钟繇的老来子,自小便接受极好的教育,弱冠之年已经为当时名士。他的时间在线,正担任司马师的幕僚军师,但是显然,他并不满足于做这点小事。
蜀国大将姜维向他投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后来的他担任了伐蜀的要职,而且还打败了姜维?!能让姜维这个打了曹魏几十年的人投降,岂不是相当于把蜀给灭了?
钟会顿时膨胀不已,好像现在的自己已经赢了姜维,他看向眼前年轻的姜维时,也不由带着几分戏谑与得意,道:“伯约如今还是天水冀县的魏将,不料将来兜兜转转,又回到原点。”
姜维没搭理,看见他这副得意的样子就厌恶。
司马昭目前对钟会的了解不全面,但看他对敌将如此友好套近乎,觉得不太合适,便又提醒道:“不过他是诈降,利用你对付我的。”在说到自己的事情时,司马昭并没有多大感触,毕竟他心里是不认后来那个篡逆之辈的自己的。
钟会面色一变,却又笑了起来,道:“伐魏几十年,真降了才奇怪,哈哈哈哈,不愧是姜维,能屈能伸,大丈夫也。”
司马昭无语,又说:“蜀国都灭了,他还诈降,想着利用你复国。”
钟会肃然起敬。
都亡国了还想着复国,非常人也,可敬可叹,更觉得姜维乃是世之罕见的英雄,而且也猜测到几分为复国的姜维对自己恐怕是厌恶居多。
但是,眼前这个年轻姜维不是呀,他还是魏国天水冀县的一名小将!
此时结交,无冤无仇,岂不美哉?
这样坚韧有志向的人,若是能为魏国所用,二人共同匡扶魏室,真乃美谈也。
钟会已经打定主意,司马昭的言语没能让他改变看法,反而更认为姜维是个英雄人物,不趁着现在大家都是魏臣结交,以后就只能是敌人了。
他向着姜维深深作揖,道:“我愿与伯约结为异姓兄弟,不知伯约意下如何?”
【作者有话说】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出自《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真的出了很多经典梗,不过野史就图乐呵。(脑补一下真的笑死)
嵇康打铁出自《晋书》和《世说新语》都有记载:“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
夏侯玄既被桎梏,时钟毓为廷尉,钟会先不与玄相知,因便狎之。玄曰:“虽复刑余之人,未敢闻命。”考掠初无一言,临刑东市,颜色不异。《世说新语》
----------
好多神奇段子都出自这,当同人乐一下就好,真实情况如何谁也不知晓。
第61章夜访德古拉
但是他救了我诶!
姜维没有立刻回答,按照重塑的身躯年龄来算的话,他二十七岁的时候,钟会这厮只有四岁,他不该对一个从未听闻过的小孩抱有过大的敌意。
但躯壳之中他的魂魄,是亡国身败之后的老将军,钟会是灭国的敌人,是他利用复国却失败,竟也同生共死的战友。
“伯约,何不答也?”钟会盯着他,几分催促,面上逐渐有了焦虑之色。
钟会是个孤僻高傲爱面子的人,被嵇康拒绝后就一直耿耿于怀。
他和夏侯玄的关系也很微妙,夏侯玄和司马家两兄弟是朋友,他也和司马家两兄弟是朋友,本来是可以成为朋友的,但钟会比两家年纪都要小很多,当他和司马家走得近时,夏侯家已经和司马家颇生嫌隙。
而在他时间线的这一年,夏侯玄被斩,夷灭三族。
他有心结交当世名士,名士们却总是瞧不上,不是说他心胸狭隘就是说他做事不够坦荡。
呵,这些庸俗之流,他还不屑于结交呢。
习惯了被拒绝的钟会眼色阴沉,心想这还没当成大将军的姜维,该不会觉得给他脸了也要拒绝吧?
姜维思绪回来,叹一声说:“此间奇妙,尚不知情况,我与你们皆不熟悉,岂能说什么就信什么?”
“哦,原是如此……”钟会略微松了口气,又看向司马昭,说,“子上,所言任务为何迟迟没有出现,可是有什么缘故?”
司马昭也答不上来,只说静观其变。
五人站在宽阔的大厅里查看周围环境,陌生风格的装潢透露说不出的古怪,砌起来的壁炉上悬挂着一副比人都要高大许多的画像,通向二楼的楼梯墙壁上也是一幅幅半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