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三国演义匡扶汉室 > 第168章(第1页)

第168章(第1页)

>

下课后,周瑜单独找到了毛概课的老师,向他请教一个问题:以汉朝的时代为背景,如何能将该理论融入实践。

老师震惊,说:“这个假设很大胆……我无法立刻回答你,首先汉朝是一个封建王朝。封建,王朝,以当时的普遍观念来说,社会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从封建末代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百多年。中间探索过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经历了几近灭亡的灾难,也是一步步艰难才走上这条路的。如果要假设汉朝,只能是末年皇权没落的时候。”

“对,正是末年。”周瑜应声,说,“假设说,当时的天子有这样的想法,又或者是天子身边的重臣甚至权臣,有这样的想法,可有什么能引用的实践方法?”

“这……”毛概老师挠头,大脑疯狂运转,“这也难,社会主义是以无产阶级为主,古代官僚制,是平民供养上层。有士族大家存在,就不可能走这条路,那些大家族不管在盛世还是在乱世,都是家族利益大于一切。不仅仅平民仰仗他们的鼻息生活,多少皇帝的发展也离不开士族支持。然而关键在于,就算削弱士族,也仅仅只是削弱旧士族,有皇帝必然有外戚,还有宦官干政,也需要士族牵制,这里水太深,很难把握的。”

“……”周瑜没有反驳,江陆、朱、张、顾四大家族便是人尽皆知,伯符在江东虽得民心却不得世家大族的心。

孙家早年因在袁术麾下,早早便与陆家结下仇怨,在江东士族眼里,孙家就算出生于江东,那也是个外来户,和他们的利益是不一样的。

孙策的遇刺不仅仅只是因为许贡门客的报恩。就算许贡门客没有行动,也会有别的刺客出现。

后来仲谋继承江东,也是为了稳固政权而安抚士族大家的心,重用了不少大家族的人。仲谋制衡之道,虽使江东发展,却也使士族再次做大,所以生平记载之中,仲谋后期对士族大家血腥清洗,也是想为太子扫清障碍,可惜还是不足够,才有了后来的吴宫之乱。

东吴重臣张昭,一直主张降曹。在张昭等士族大家眼里看来,曹操是奉天子之人,是汉室正统的发言人,东吴老臣都是世受汉禄,享的是朝廷的封赏,和孙家这个杀了不少当地豪族的新主无关,降曹便是归汉。

“世家之困扰,后世是如何解决的?”

老师琢磨了一下,说:“这你得找个历史系的教授问,我也是一知半解的,后来唐朝的时候开科举,给了寒门更多机会。”

“科举?”

“嗯,就是科考,天下读书人都有机会参与考试,密封姓名,根据考试成绩录取,也是我们现在考试的原型。汉时察举制的弊端在于,地方权力大于中央,人才有没有,和人才给不给,取决于地方官吏。我有人才我自己用,上头问起为何不察举人才上来,问就是没有。也就导致,各方人才更认可当前的‘主公’,知遇之恩最为重。那么同时,地方会把怎样的人才举到中央?肯定不是唯才是举,有好处才举荐。”

问就是没有,这个观念让周瑜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瞬间就明白了弊端。

他虚心求教道:“如今的科举,是如何安排的?”

老师看了看两人,说:“你们这话不像是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发言。”

“何为九年义务教育?”

“……”

老师让他们坐下,给他们扫下盲。

从学前班的教育开始讲,讲到义务教育,到中考,到高中分科分班,到高考,到填志愿,到大学分系和专业,再到考研读博。

“……”周瑜大为震撼,道,“任何一个平民百姓,哪怕是个女子,只要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就算家里是贫农,也能成为博士?”

汉时的“博士”是个官职,博学之士,掌管国家图书典籍,需要通晓政史,有大学问,还需担任皇帝顾问一职,没有点年岁的人是无法胜任的,但按照后世的这个来计算的话,三十岁当博士不是难事。

老师点头,说:“奖学金就是给成绩优秀的人的,和家境无关。家境差,成绩中上游达不到奖学金的话,还有补助金,助学金。”

学校里的男女学生比例几乎持平,先前在小学的时候还不觉得奇怪,以为名门贵女读书也正常,但在大学之中也有这么多女孩,实在匪夷所思。

老师一脸无语,说:“都什么年代了,你们那女孩不给念书?你们村委县委没找上门谈话?”

周瑜仔细想了想,说:“我们那,平民都不念书。”家里稍微有些条件的平民,也只会送一个长子去念书,作为家里的代表,能识得几个字就已经算是厉害的了。

更多的平民,是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书”的。

后世不仅仅是一个科举的改变,学校也只是一小方面,还有医疗制度,村里有上头指派的村医,小区有小区驻站医生,城市有市立医院。这些都是公家设立,除此以外还有民营医院。

而能够支持教育和医疗制度的完善,离不开经济发展,工业化给生活提供了基础保障,将劳力工作转移为机械,这样只需要少量的操作人员就可以完成大量的制造业,而人才则往脑力方向培养。

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就是贸易往来,内部的经济流动只是一方面,综合经济是变化不大的,只有赚外汇才是整体赚。

无论内部贸易还是外部贸易,都需要极其强大的基础建设:道路。

相隔一千八百年的差距,不是有了一个理论就能赶上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