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骑兵有十利:一曰迎敌始至;二曰乘敌虚背;三曰追散乱击;……十曰掠其田野,系累其子弟。此十者,骑战利也。夫骑者,能离能合,能散能集;百里为期,千里而赴,出入无间,故名离合之兵也。(注)骑兵关键则在马政,固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
北地回来之后,他和谢赓时常有通信。数月之间,两人在信中达成共识。要对付拓跋虎文的铁骑,大晛必须建起数万骑兵方可与之匹敌。此事两人越来越笃定,在来回的信中已开始讨论细节。可赵执因身在中枢,更加明白此事要想做起,必然千头万绪。
北滦以武立国,拓跋虎文手下猛将如云,边境将士骁勇强悍,相比之下,大晛朝廷及建康城世家崇尚文雅风流,重文轻武,带动四境之内军民武力羸弱。就是战力最强劲的长熇军,自元庆以来也少经历练,如今在边境,只能堪堪以防御之势和覃骕对峙……
北滦马种优良,建国时就有一只强大骑兵,到拓跋虎文即位,骑兵数量又扩充了数倍。骑兵所到之处,呼啸如云,而大晛边境的骑兵只有几千,且多用羸弱马匹。以如此军力比对来看,北境三州沦陷几乎是必然……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赵执心中愤愤,不小心抬手在纸上甩下一串墨点子。谢赓能在边境收回五座城池,已是尽了他最大的力。
此事还须跟祖亮、兵部和太仆寺商议,然后由谢赓在边境上书……
书吏在外间打断了他:“大人,太仆寺丁大人到了。”
赵执放下笔,“请丁大人进来。”
丁栩今年五十出头,在太仆寺卿这个位置上已呆了十年之久。骑兵之关键在马政,今日赵执请他来,就是要向他了解大晛马政的具体事务。
“丁大人请坐,我今日请你来只有一件事。谢大帅欲在国中建起三万骑兵,不日就要上书陛下,谢帅在信中向我提起此事。我因怕早朝时陛下问起,政事堂对马政一无所知,今日特请大人来专门请教。”
“左丞大人客气,下官必定知无不言。”
书吏将一盏热茶放在丁栩手边,赵执便直接问道:“太仆寺明掌牧马之政令,寺卿之下设牧师令,牧师令之下辖有马苑。请问丁大人,如今大人之下,典牧署共有几位牧师令,共有哪些牧场呢?所养马匹多少?”
许是坐着不自在,丁栩站起躬身答道:“禀左丞大人,典牧署如今共有七位牧师令,其中有四位是以它职兼任,并未管辖马苑,也就是说,典牧署只有三位牧师令,下辖两处马苑……”
“只有两处马苑?”
赵执一声忍不住的追问,显然极为震惊。丁栩顿了一瞬,继续说道:“是,两处马苑。一处是京郊的青槐围场。”
青槐围场赵执很熟悉,围场中所养的马匹专供天子,用于乘舆服御,其中的马匹虽然名贵,但数量极少。青槐围场平日里还让给宗室、禁军和巡防营牧马,但这些马匹不属军马范畴,不养在围场中。
“还有另一处马苑呢?”
“另一处马苑,乃是位于泾州境内,泾水河谷之畔的泾藿苑。”
“此处有马匹多少?”
“据上月牧师令报来,此季,泾藿苑共有牡马二千,牝马四千,五岁以下马驹八百余,总共约有七千余匹。”
“不,丁大人可还记得,元庆初年间我朝不是有七处皇家马场吗?”
“下官记得,太仆寺的籍册中确有记载,七处马场是元庆初年的规划,到了元庆十年,相继建了五处。此后十几年间,这五处马场相继废弛,至元庆二十九年,便只剩下青槐和泾藿两处,一直用到如今。这两处的马苑所养的马匹,单就数量倒是未减少。”
赵执久久不语,只觉心底一片冰冷。
北滦军光骑兵就不止五万之数,而大晛天下八十七州,只有一个泾藿马苑在供养战马,且数量只有七千之数,这七千之中选出供战场所用的战马,数量不知又要减去多少。怎能不令人心惊?
怪不得梁州翟氏前后送来的八百匹马,对边境来说如此珍贵,能让谢赓亲自到坞堡城中来致谢。
“另外三处皇家马场位于何地?是如何荒废的?”
“另外三处马苑,均位于泾、梁二州。因元庆以来,马政废弛,马苑之中便渐渐不再养马。还另有一个重要原因,乃是马种难得。我大晛自有的马种四肢耐力不足,不善奔袭,若要饲养战马,每年须以大量财物从天山等地乃至北滦、吐谷浑两国买进马种。元庆后期,户部不再将买马的支出划给太仆寺,此事便就此作罢……”
丁栩不愧做了十年太仆寺卿,对赵执所问都能详细道来,并且时间、数量不出差错。只不过,赵执听了只觉得心里堵得难受。
“就此作罢”四字从丁栩口中说出时,赵执甚至忍不住想,不止北境,恐怕此后,北滦铁蹄将在大晛全境一往无前了……
他又追问道:“北境大军中的战马,每年有多少匹由泾藿苑输给?”
丁栩看赵执脸色不好,却也不好不答。“禀大人,泾藿苑每岁供给军中战马约二千余。”
赵执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丁大人,绍元以来,泾藿苑还有无每年从外域购入马种?”
“自元庆后期就没有了。只有京郊的青槐围场,为供给天子銮舆,太仆每年还派人采购马种。”
赵执听毕又沉默了好一阵,“我知道了,辛苦丁大人来一趟,你自去忙吧。”
丁栩稳重地施礼,“下官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