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秾和留下来的几位马夫睡在马场的营房,频繁地梦到大火燎原。
第153章塔楼火险
雷电交加,大雨倾盆。
殿外风雨瓢泼,风吹灭灯烛,光影一晃,大殿蟠龙柱的金龙像是要游动起来似的。重华殿群臣站得密集,都被这场势头迅猛的大雨惊住。
“梁州危机如何解?”
早朝一开始,皇甫震霆便直言不讳地向群臣问起这个问题,大殿之中支吾片刻后议论开了。有人主张议和,即派出使臣到北滦上都城讲和,听听拓跋氏的条件。有人主战,其中就有尚书令祖亮。一看祖亮,群臣有的才记起来。元庆末年那次出使,大晛使团被扣押上都城,差点全部死在那里。
尚书令是群臣之首,虽然祖亮在这个位置的时间远远不如钱漱徽长,但他终究是圣上和钱相一起拔擢到此总领百官的。祖亮表了态,主和派的声音弱了下去。
群臣争论之时,赵执一直站在殿中不语。待众人争论完毕,方才站出来不疾不徐地说话,此时求和为时尚早,有谢赓牵制住北境,梁州仍有能力和北滦一战。
听到这句话,檀自明对赵执的厌恶从心底顿生,此人惯会如此大言不惭。
“既然要战,那么请问赵大人,梁州守军本就军力不足,还有战时的军械粮草,从何而来?”
他语气刚硬,一时群臣都看向赵执。主张求和的原因不就是国库拿不出军费了吗?长熇军这几年在北境把府库都耗空了。
众目睽睽,赵执不为所动,他就等着有人来问这句话。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请陛下下旨,罢免朝廷各地一百余位津税令,将津税司收归户部。户部直接对各津埠渡口来往商船进行课税抽分,不假手各级吏员,如此,赋税直入府库,梁州军费之急可解。”
赵执自入政事堂,一直有意于改革津税司。这几年里里外外做了许多准备,不知对津税司有了多少了解。在朝堂上也提过几回,都被皇甫震霆否决了。今天再提出来,群臣也不算意外,不过许许多人都心知肚明,这件事最终要看的只有圣上一个人的态度。
大晛四境之内水网发达,津税司专管河流之上往来商船货物课税,初建之时并不显眼。但本朝自元庆开国以来,民间商业越发繁荣,每三年河流渡口商船必增长数倍。绍元年间,朝廷派往各渡口的津税令已多达一百一十余位。津税司初建之时的长官出自檀氏,此后,檀氏族人入津税司中最多。御史台曾对此提出过质疑,不过后来不了了之,此后渐渐便不再有人将目光放到津税司了。课税之事虽有法令,但层层加码乃是惯例。四境之内无数河流渡口,这差事背后的利益大到难以计数。
这些年,津税司几为檀家所把持,河网赋税流入檀家的数目外人难以得知,但这件事檀家人这么多年皆心安理得,尤其是如今的陛下上位之后。这其中的原因——檀家和当今陛下不知什么时候起达成默契。河网赋税,只有二分归户部,八分大头,宫中内库和檀家一边一半。没有檀家人,内库不一定能有这笔收入。这么写些年来,津税司的格局几乎没有动过,正是在于此。
北境失地还没收回,梁州又遭入寇,山河破碎就在眼前,在这个当口,赵执再一次提出津税司收归户部,不得不说这是个关键的时机。
檀自明以兴师动众后果未知等话和赵执辩论了一番,双方都没有善罢甘休的意思。
赵执眉毛一挑,环视殿内。“如今梁州军费就只有河网赋税一途可以筹集,诸位既不赞同将其收回户部,又找不出其他进项,难道就如此坐等亡国吗?”
这话将几个脾气急大臣的气得胡子颤抖,呵斥道:“赵执!你休得胡言!”
许久以前钱漱徽跟赵执谈起檀家与内库分河网之利时,就对他叮嘱过,这一层不宜在大殿中当中提出来,是自保之策。当众揭开一国之君的秘密交易,任谁再小心翼翼都是铤而走险。
赵执这些年朝堂走过来,已不是当初那初出茅庐的愣头青。这项“生意”,他所有的话中都未提及,檀自明当然也不会提。
只不过,舌辩到激切处,赵执说了个更严重的——亡国。亡国二字一出,大殿中阴影更重,几句呵斥后陷入短暂的沉默。
这时,皇甫震霆在御座上沉声说道:“赵执,别人说你胡言,朕看你还真是口无遮拦。”
赵执跪地,语气中听不出什么变化:“请陛下恕罪。”
站在左首的祖亮上前揖身:“陛下……”皇甫震霆以为他要为赵执说话,抬手示意他止住。
祖亮要说的却不是赵执。
“陛下,臣赞同赵大人所提议将津税划归户部之事,为了充实府库,保住边关,请陛下三思。”
皇甫震霆这几年多病,对朝事不甚上心,但本人绝不是对朝臣听之任之的主。今日殿中在争什么事,他高坐在上听着心知肚明。要他现在就做出裁处,却是办不到的。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殿中议事,已议了半天,外头雷电还没有停歇的意思。
皇甫震霆感到阵阵疲惫和厌烦,环顾众人道:“朕封包大昭之子包文澜为主帅,令包文澜率五万荆州兵驰援梁州。”
“今日议事就议到这里,其余的事容朕思之。”
说完也不等群臣行礼,推开内侍的手先出殿去了。
——
青溪赵宅的书房内,静谧无声。
今日下朝后回来得早,赵执一直在书房读书。他翻动简牍的动作极轻,靳三进来时还以为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