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国王亲自将朱棣等人护送上了渡船,并向他们挥手道别。
尽管穆塔西姆对那个被称为“埃塞”的国度知之甚少,但既然朱棣等人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已手握详尽的地图无需护送,他也就不再强求。
毕竟,强扭的瓜不甜,何必自讨没趣呢?
于是,朱棣一行人登上渡船,沿着河流一路向南驶去。
他们计划在行程大约三分之二的时候下船,然后开始向东进发,朝着埃塞前进。
埃塞,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老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近三千年前。
虽然与华夏大地相比,它的悠久程度稍显逊色,但在全球范围内,仍可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古老之国。
这个国家有着许多独特的物产和文化遗产。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那些形状怪异、风格奇特的面具了。
这些面具往往以夸张的表情和精美的雕刻技艺展现出埃塞人民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
此外,本地特产的钻石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无论是用于珠宝镶嵌还是收藏,都极具价值。
而当地的草纱画则以细腻的笔触和绚丽的色彩描绘出埃塞的风土人情,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的世界。
还有那特产的颜料矿石,更是艺术家们梦寐以求的珍贵材料,可以创造出无数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随着渡船渐行渐远,朱棣等人离埃塞越来越近。
他们心中充满期待,渴望揭开这个古老国度的神秘面纱,探寻其中隐藏的宝藏和故事。
尽管这些物品历经数百年乃至数千载岁月沧桑,但在朱棣眼中,它们不过是些华而不实、毫无价值之物罢了。
毕竟,还有什么能比铭刻于龟甲之上的古老文字更为久远呢?
又有何物能与秦皇汉武陵墓内的奇异景象相媲美呢?
早在朱棣启程之际,他就耳闻应天府近郊捕获了一群盗墓贼之事。
彼时,礼部立即派遣一支由考古专家组成的团队前往现场展开保护性发掘工作。
然而,待朱棣离去之时,这座墓穴仍未被完全挖掘完毕。
据传闻,被盗掘的仅仅是最浅层的部分,其下尚隐藏着数十座规模宏大的古墓群。
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推进,原本仅有三十人的考古队不断扩充至三百余人,但即便如此,礼部负责管理古墓文物事务的官员们仍然时常慨叹人力不足。
经过礼部历史部门对相关史料的深入研究,最终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八百里秦川之地,竟藏有多达十万座的庞大墓葬群!
身为皇子的朱棣,对于前朝诸多帝王将相常将安息之地选在秦岭一带的缘由,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这里地势险要,风水极佳,实乃理想的葬身之所。
作为风水学中华夏天下之龙脉,选择埋在这里不仅仅是地位身份的象征,更是拥有对后世子孙的期望。
不过在温华龙一系列科普教育之后,朱元璋朱棣他们都渐渐放下了曾经迷信的思想。
就像前年为父母修冢,因为实在是找不到当年父母的尸骨,最后索性立了个衣冠冢,虽然外面看起来还挺豪华大气,但是内里相比于前朝的皇帝,已经算得上非常节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