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亲眼所见的是,就在自己的眼前,之前对这个物件还毫无认知的阿诚,在模仿制作时竟然表现出了惊人的高效率,远超发明者本人。
这实在出乎黎锦的意料。
当阿诚手中的那几片竹片,都已经经过钻孔、打磨、清洗一系列的步骤,处理好了的时候,黎锦还在研究,要如何才能把丝瓜络缝在竹片上面,变成自己最初设想的那种小刷子呢。
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是因为黎锦考虑下一步的时候,所用的时间太长了的原因吗?
阿诚打磨好了竹片,却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只能呆呆地望着黎锦。他的视线,让黎锦脸上发热。
这看起来真的很难进行下一步诶……是自己的设计思路有问题吧?
黎锦端详着手中的竹片,感到毫无自信,内心激烈地动摇了起来。
最后,黎锦也实在是觉得,不能再这样僵持下去了。
虽然不知道怎么做才好,但随便缝缝的话,肯定比持续现在这种堪称“大眼瞪小眼”的发呆状态要来得好。
在这里,“小眼”所指的,自然是在竹片上打出的微小孔洞。
于是,为了获得自己所设想的成品,黎锦便找了些针线,动手缝了起来。
黎锦使用的针线,是那种又细又短的小针,和淡黄色的棉线。
针倒是还好,可以很轻松地穿过竹片上的小孔。
但黎锦使用的这种棉线,强度很低,用得稍微久一点的话,恐怕会变得很容易断裂。
不过,暂时没有其他办法了。黎锦手头只有这种棉线,就算要换,也只能换不同颜色的棉线而已,对改善强度没有什么帮助。
听说有一种西洋进口的“化学纤维线”很结实,极不容易断裂,黎锦还没见识过这种东西。
边关基本上是没有卖洋货的。黎锦回到京城的时候,虽然有机会添置各种时髦物品,却也一直没想过要去找找进口的西洋针线。
一直到今天,黎锦才因为嫌弃棉线不够结实,忽然想起传闻中的“化学纤维线”来。
希望以后能顺利找到这种线吧,黎锦想到这里,还颇有些惋惜。
黎锦采用的下针方式,有点接近于给“新式纽扣”钉钮扣的过程。
她用的是交叉的斜方向十字针法,将手指粗细的一小团丝瓜络,以缝纫的方式,固定在了竹片上。
缝上一次之后,黎锦在棉线另一端打了结。
打结再剪断之后,她又重新以类似的针法、在别的位置缝了一遍。
又剪断一条线,又重新缝制、以便固定丝瓜络。
这样一来,加起来,实际上缝了三次了。
虽然比较繁琐,但做到这一步的话,应该已经能很好地固定住了吧。
这样一来,就算运气不好,丝瓜络和棉线断了很多次,也不至于偏偏在使用的过程中全都断裂了吧?
黎锦心想,那感觉肯定糟糕极了。如果真出了这种事的话,她可能会直接放弃制作小刷子,因为,实在太背运了。
当黎锦第一次缝制好这种丝瓜络小刷子的时候,阿诚竟然也拿出了在黎锦专心致志缝丝瓜络时,他模仿并亲手缝制的小刷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