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种气质,年轻人只在本县县令身上看到过一点。而那个他此生见过的身份最为最贵重的县令,其气质风采也不及眼前这个少年的万分之一。
因此,虽然年轻人并不了解眼前的这个少年,也不知晓他的姓名,但他就是本能地认为这个少年是个万中无一的贵人,是拯救他父亲性命的唯一希望!
年轻人道:“我知道我父亲多半是活不成了,但求贵人尽力一试,我也就死心了!无论成与不成,我都念着贵人的恩情,愿意以性命报答!”
阿备被这个救父心切的年轻人缠得没办法,又见那个躺在地上的老人实在可怜,不由地升起了恻隐之心。
刘德然瞧出了刘备的心思,在旁边提醒道:“兄长,小心是瘟疫。”
年轻人忙道:“不是瘟疫的!我父亲没去过闹瘟疫的村子,绝不是瘟疫的!”
虽然年轻人再三保证,但他此时的话实在没有多少说服力。刘德然和曹不兴都不住地提醒刘备,劝他不要多管闲事。
阿备踟蹰了片刻,最终还是不忍心就此离去。
“罢了……”阿备叹道,“我尽力一试吧。”
而在众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密林深处,方阳紧盯着刘备毫无防备的后脖颈,缓缓地抽出了手中的剑。
第42章救人
保险起见,阿备扯了布条缠在脸上和手上,算是简易的口罩和手套。在简单地查体和询问病史后,阿备确认老人得的并不是鼠疫之类的烈性传染病,暂时松了一口气。
可阿备到底只是一个不会医术的普通人,老人虽然得的不是烈性传染病,但也不是他能治好的,还是得找大夫医治。好在此处距离淳于县城并不算远,快马加鞭地话还能赶得上城池关门。
阿备请刘德然到附近的农庄里寻架马车,又拜托曹不兴趣烧一些热水,然后让秦孝搭把手将老人扶到树根下靠着。
秦孝就是那位生病老人的儿子、抱着刘备大腿求救命的年轻人,人如其名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曹不兴和刘德然很快就带着东西回来了。
阿备心细,让曹不兴和刘德然远远地将东西放在地上,并且退后到九尺开外后,自己再上前去拿。主打的就是一个无接触配送。
毕竟,老人得的虽然不是烈性的传染病,但也不排除是一些其他的传染病。阿备虽然发善心、做好事,但心里还是有杆秤的,明白自己的因果自己担,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心软而害了曹不兴和刘德然。
起先,曹不兴和刘德然对刘备反常奇怪的行为感到不解,甚至为自己被刘备疏远避开而不开心。但他们两个都是聪明人,很快就想明白了刘备行为的深意,心中不由地又是赞叹又是感动。
阿备从包裹里拿出一个小葫芦,从里面倒出一些棕黑色的像石头一样的硬块,放在热水里化开之后,又小心翼翼地喂给了秦父。
秦父双目微闭、奄奄一息,只凭着本能略微地喝了几口阿备喂过去的热水。但那几口热水仿佛是什么灵丹妙药一般,秦父喝了之后很快就睁开了眼睛,呼吸粗壮了许多、眼睛里也有光了。
秦孝见了,自然是喜不自胜,拉着秦父的手一个劲儿地叫“爹”,欣喜的泪水流满了整个脸颊。
阿备见了也很高兴,又要再给秦父喂热水,但秦父却摇了摇头,主动避开了阿备递过来的调羹。
秦父留恋地望着阿备手里的热水,叹道:“这热水这么甜,怕是加了蜂蜜吧。”
阿备道:“不是,是加了石蜜。”
石蜜就是甘蔗汁熬干后形成的固体。这东西比蜂蜜方便携带、热量高,是野外旅行应对不时之需的好东西,因此阿备在朐县专门买了一大葫芦。
秦父身体虚弱,固然是因为身患重病,但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饥饿。毕竟东汉末年,天灾频发,粮食绝收都是常态,普通人尚且饥一顿饱一顿,更何况是身患重病之人呢?
因此在将秦父送到淳于县的医馆中之前,阿备自作主张先给他喂上一碗浓浓的糖水,把营养吃进去、把底子提上来。之后无论医者是要下药还是要施针,秦父的病都能好得更快一些。
阿备的猜想很快得到了应验。秦父在喝了热糖水之后果然醒了过来,中气也足了很多。
另一边,听到阿备说出“石蜜”两个字,秦父和秦孝俱是一怔,心中大为感动。
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无论中外,蔗糖都是难得的好东西。
哪怕在一千两百年后的英国,蔗糖也是只有王室、大主教、伯爵等达官贵人才能享受到的珍宝。
而虽然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种植甘蔗的记载,但用甘蔗汁熬制石蜜的技术到汉末才从印度传到中国。对于现在的汉朝人来说,石蜜也是一种仅供达官贵人享用的珍贵食物。
对于普通的东汉百姓来说,他们寻常能接触到的甜味剂仅仅是只有微微甜味的麦芽糖。要想再吃得甜一些,那就得咬牙攒钱买蜂蜜。至于石蜜,则是只存在于幻想中的好东西。
本来,秦父在喝了糖水后,从甜度上来判断是刘备在水里加了蜂蜜,已经十分感动。如今听到热水里加的竟然是更加珍贵的石蜜,心中的触动更是到了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地步。
秦父抬眼望着面前这个端着石蜜水、丰神俊朗的少年,恍惚之间以为自己见到了下凡的神仙。如果他不是神仙,又怎么会有如此的善心舍得用珍贵的石蜜来拯救他一个生命垂危且毫无价值的普通老人呢?
“老朽、老朽已经是没救了,恩公何必浪费石蜜呢?”大滴大滴的热泪从秦父的眼眶中滚落而下,顺着脸上的皱纹向着四周肆无忌惮的流动,生动地演绎了什么叫做‘涕泗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