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二章开棺验尸
次日卯时,宋慈一行在县衙的膳馆里用了早饭,便备齐验尸所须之物,点齐人马,往沈家村去了。
到了村子后,先打听到沈忠家的所在,找到了沈忠的母亲。
沈家的房子是在烧毁以后,在原址上新建的,房子不大,只够沈母一个人住的。
沈母见提刑大人来了,便邀他进屋叙话,宋慈也不客套,坐定之后,便向她表达了想要重新检验沈忠尸体的想法。
沈母一时不解,问宋慈道:“宋大人这是何意?沈忠的死不是由田大人审结了吗?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虽说尸体烧得面目全非,衣服也烧没了,但沈忠身上的玉坠子,分明是往昔张凝眉送给他的定情信物,老身都看过的,不会有差。
而且死亡原因田大人也调查清楚了,怀疑是沈忠酒醉之时,不慎拨落油灯,烧着了自身,并最终引发的大火。这一点也符合沈忠生前的状态啊,沈忠当时因为与张凝眉的婚事,受到挫折,所以日日烦恼,不惜自毁身子,天天买醉,他就是这样的状态啊,不慎拨落油灯,也是完全可以想见的,为什么突然要开棺验尸,惊扰他死后的安宁呢?”
宋慈委婉说道:“宋某乃一路之提刑,巡查各州县刑狱,本是分内之事,如今巡查到归善县,得知了沈忠受火而死一事,也得知了田知县是平生第一次勘验火事,经验不足,容易出错,按照提刑司的惯例,最好再复检一次。”
宋慈之所以要将开棺验尸的请求,说得这样拐弯抹角,而不直接向沈母说出,自己对于沈忠假死的怀疑,是因为宋慈本身就认为,沈母可能知道沈忠没死,而且母子二人还有秘密联系。
如果是这样,那么当宋慈说出他对沈忠假死的怀疑之后,沈母一定会将这情况透露给沈忠知晓,如此,沈忠一定会隐藏起来,躲避宋慈的追查,这样的话,沈忠就很难被捉到了。
所以宋慈将开棺验尸的目的,往“职责所在”这方面靠,且随后又补充道:“其实这么多天过去了,沈忠的尸体恐怕早已腐化,变成一堆白骨了,所以我们提刑司也是例行公事,随意看一眼,也就拉倒了。”
宋慈的话,不断打消着沈母的顾虑,终于,沈母同意了开棺验尸的请求,并亲自带着宋慈,前往沈忠的墓地。
而宋慈也早就想好了,哪怕到时检验之后,果真发现墓中尸骨并非沈忠本人,他也要当着沈母之面,说田知县当初的检验是正确的,这尸骨确实是沈忠本人,从而稳住沈母之心。
如此,就算母子之间有联系,沈母将开棺验尸之事,暗地里向沈忠说了,沈忠也不会害怕自己的暴露。相反的,由于宋慈复检之后,也得出了与田知县一样的结论,认为棺材里的尸骨,是沈忠本人无疑,那么,真正的沈忠便会打消顾虑,更加肆无忌惮地活动起来,这样一来,沈忠本人就会更容易露出马脚,从而被宋慈所擒获。
所以,宋慈打算兵分两路,一路由他本人为主,大张旗鼓地对尸骨进行复检,吸引旁人的目光。
另一路由萧景一人担当,主要目的,就是趁宋慈复检之际,偷偷地记录下尸骨,特别是头颅骨的特征,并且根据这头颅骨,画出骨主生前的相貌来。这便是宋慈所传授的“依骨画容术”了。
它跟宋慈的另一项“复容”绝技,即“依骨塑容术”,差别不大。只不过前者是画,后者是泥塑。前者简单快捷,而逼真程度略逊,后者工序复杂,而逼真程度更高。
然而此番“复容”,是要躲过众人视线,暗中进行,那么泥塑显然是不可行了,可行的,大概唯有这依骨画容之术了。
主意打定,宋慈一行便加快步伐,登上建满各式坟墓的一座矮山,来到了沈忠的墓前。
按照既定流程,提刑司在将坟墓中的棺椁移出,并打开棺材盖板以后,并不急着去动棺中的尸骨,而是先在棺材周边,燃起药草,以驱邪辟秽。
待药草的烟雾散尽,空气中的尸毒被驱散,化解之后,宋慈才命手下抬出了尸骨,将其放在一张干净的草席之上了。
这时,宋慈与周辕二人,则分别口含一粒“苏合香丸”,以辟尸气,接着,便一齐来到了尸骨边,蹲下来,煞有介事地检验着。
萧景早已退到了人后,时不时地又走近尸骨,盯着头颅骨,看上一会儿,然后又退下去,趁人不注意,就拿出画稿,迅速按照记忆中的头颅骨特征,在纸上重塑死者的容貌。
良久,萧景若无其事地再次走近尸骨,冲宋慈道:“大人检验得如何了?”
就这一句,便是暗示,表面上看,是关心检验的进展,实际是告诉宋慈,他已完成了任务。
宋慈自然也是心领神会,回了一句“差不多了”,就命人收起尸骨,停止了检验。
沈母见宋慈他们完成了复检,便走过来请教,想知道宋慈对于尸骨的检验结果。
宋慈郑重道:“死者确实是受火而死,而且宋某仔细测量了尸骨的大小,长短,其数据与田大人所测的,完全一致,根据这尸骨的数值,推测死者生前的身量,也与沈忠相当。所以宋某认为,田大人的检验是准确无误的,骨主确实是沈忠,而沈忠也确实是受火而死。看来是宋某小看田大人了。”
沈母道:“宋大人还有别的什么事吗?”
宋慈道:“没有别的事了,宋某这就回去了。查过了归善县的刑狱,再往河源县去看看,也就回韶州提刑司衙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