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突变,大清朝廷与南明政权的主力之战已分出胜负。各方势力风起云涌,但难以改变大清王庭陨落的厄运。
清朝的天空仿佛被一片阴霾所笼罩。清朝两大主力被全歼,30万精锐折损殆尽。这让整个心向顺治朝廷的人陷入了深深的恐慌。
“陛下,太后。明军势大,敌军精锐之师不下70万,我们还是撤回关外吧。”鳌拜躬身拜道。
“当真没有回旋余地了么?”孝庄太后柳眉深蹙,询问道。
“陛下,太后。我军兵力太分散了,机动兵力几乎所剩无几,还是早做打算为好。”鳌拜言辞恳切道。
大殿中,其余大臣也是心灰意冷,特别是那些降将。他们如丧考妣,无力改变大清朝的颓势。有的人心思活络,已经准备再次反叛清廷了。
“女帝横扫清军两大主力,歼敌30余万。北伐大业可期!”一个儒雅说书人久盼王师,激动道。
明军再次大胜的消息如狂风般迅速传遍四方,北方清廷人心惶惶,大臣们议论纷纷,不知未来的命运将走向何方。
“我是不愿退往辽东的,这里是我的根。”一个汉人大臣道。
“是呀!那等苦寒之地,我的身子怎么挺得住呢!”一个年老的满人大臣道。
一个茶楼里,八大皇商齐聚一堂,商量着今后的退路。
“大清式微,这该如何是好呀!”八大皇商的主事人齐聚一团,如热锅上的蚂蚁。
“我们当呼吁朝廷,重整重兵,击杀索超主力。”一个胖子主事道。
八大皇商愿倾尽全力,帮助清朝廷反攻。但他们也担心失败,遭受大明女帝的清算。于是,各家陆续解散亲眷。
为了多留条退路,有的隐姓埋名,有的逃亡了辽东。
。。。。。。
在南明的朝堂上,气氛却截然不同。索超,这位备受尊崇的国师,眼神坚定地望着女帝,心中充满了对北伐的渴望。
索超深知,大清遭受重创,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若不趁机北伐,收复失地,更待何时?
“陛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坐失北伐良机呀。”索超起身回禀道,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充满了决心。
索超从座位上站立起来,微微挺直脊梁,双手抱拳,眼神中透露出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女帝坐在龙椅上,面露难色。她心中虽也渴望早日北伐,光复大明的大好河山,但也担忧国力是否能够支撑如此浩大的北伐大业。
“国师,朕也想早日北伐,光复大明。不知我们现在的国力还能继续支撑北伐大业么?”女帝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忧虑,她微微皱起眉头,目光紧紧地盯着索超。
索超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陛下不用担心,臣麾下的三十五万大军无需朝廷提供粮草辎重。我会提前潜入敌城,到时和各位将军里应外合,必可轻松拿下清军的城池。”他的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索超深知,民心思归。北伐的关键在于出其不意,迅速攻占敌军城池。而他的计划正是利用自己的特殊能力,为北伐大军进城创造有利条件。
女帝听了索超的话,心中稍安。她转向秦良玉等人,问道:
“各位上将军,你们有什么看法?”
秦良玉站起身来,她身披铠甲,英姿飒爽。
“臣也力主北伐,郑将军的水师不日抵达辽东。我们可以水陆并进,彻底收复失地!”秦良玉的声音坚定而果断,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
秦良玉作为南明的名将,深知北伐的重要性。她渴望为国家收复失地,重振大明的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