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今朝廷推行黄册编写,这黄册一编写,就动了山东地方士绅豪强的命根子,特别是那边还有个更难搞的曲阜孔,推行缓慢很正常。
杨帆心中暗笑,那群文官行军打仗不行,对自己下死手,杀人不见血倒是一把好手。
朱标轻轻咳嗽了一声,提醒杨帆道:“杨先生,山东那边情况有些复杂,恐有危险,你若去了恐怕有性命之危,你可千万不能意气用事,中了某些人的‘借刀杀人’之计。”
朱标将话说得这般明白,但杨帆并未退缩,他一副正义凛然的模样,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朝廷编纂黄册,此乃国家大事,此事我不去难道别人去了就好办?既然谁去了都要冒险,就从我杨帆开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
杨帆这一通慷慨激昂的陈词,令朱元璋、朱标都愣住了,朱元璋凝视着杨帆片刻,吐出三个字:“好小子!”
朱元璋从杨帆的身上看到了过往自己的影子,不怕死,不怕难,一往无前的勇气!
朱标的眼眶微红,杨帆对大明与百姓的忠勇,今日朱标再一次领会到了。
此等良臣,哪里去找?
趁热打铁,杨帆连忙说道:“请陛下恩准臣赶赴山东,若差事办不成,臣便是死在山东,也绝对不离开!”
朱元璋望着杨帆坚毅的神情,情绪复杂。
他现在反而开始犹豫了,这样的一个臣子,待他百年之后,定是朱标的左膀右臂。
有杨帆在,大明至少未来至少几十年不会出问题,当真要派他去冒险?
朱元璋深吸了一口气,整理思绪。
杨帆之忠勇,在文武百官中找不到第二个,他这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的性格,正是朱元璋所看重的。
不过……
杨帆轻易地上了颜希哲等人的当,令朱元璋有了犹豫,害怕山东之行葬送了杨帆。
朱皇帝怎么不说话?
杨帆方才一番慷慨激昂地陈词,将朱标的眼圈都说红了,朱老板不该没有反应啊?
杨帆正疑惑,就听朱元璋说道:“杨帆啊,刚才太子已经说了,山东形势复杂,你不担心……”
朱元璋在犹豫,杨帆的表现朱元璋看在眼里,且越发看重。
刚正不阿、为国为民,正如杨帆所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他是知行合一的。
这柄快刀未来要握在朱标的手中,助朱标慑服骄兵悍将,压制文官朋党。
在这快刀未完全成长起来之前,派他去京城之外,若是断了该怎么办?
山东与江西两地推行黄册受阻,朱皇帝也知道。
不过在江西那边,朱皇帝并没有放在眼里,龙虎山再怎么闹腾,也不可能明目张胆地与朝廷作对。
张天师就算振臂一呼,天下的道士不可能跟着他一起造反,他又不是张角。
江西那边只需要找个强势的官员过去,以霹雳手段,很快能搞定。
山东就麻烦了。
孔家在整个儒家的影响力,比他这个皇帝还要强大。
别看朱元璋成了君王,其实他心里也明白,天下的读书人,有许多看不上他这个泥腿子出身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