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后请荀子坐下。荀子环顾四周,知趣地说:“太后,我来得好像不是时候。”
君王后立即说:“不,你来得正好,本宫遇到了难处,正想请你排解排解。”
君王后指着外甥对荀子说:“当年他的父亲告发田单谋反,先王以诬陷罪抄斩了他们全家,伤了他的心。这次,他带兵越过济水,要杀进临淄城,并非真正谋反,不过是想出一口气。”
荀子点头:“啊!……”
君王后继续说:“他是我的外甥。看见他,就想起死去的表姐,让我心痛难忍。他们全家的男女老少尽被抄斩,只剩下了他一个人。咳!可怜,可怜呀!你说怎么处置他好呢?本宫很难呀……”
荀子再次点头:“啊……”
君王后又说:“本宫知道,他如今犯了死罪。可是,他原本是个很好的孩子,从小就喜欢他,疼爱他。如今让我传旨斩杀他,于心不忍呀!”
荀子问:“太后!你想如何处置呢?”
君王后说:“我想赦免他,可是……你看合适吗?”
“太后!亲人,亲情,如同手足,如同骨肉。生离死别,性命攸关,怎么能不让人生出恻隐之心呢?”荀子说得诚恳。
“荀老夫子!本宫心中错乱,没有了主意。请你给拿个主张吧!”君王后近乎请求。
荀子回答说:“是呀!一边是骨肉,一边是国法;一边是亲情,一边是礼义,究竟应当如何呢?”
“老夫子!你说吧,我信赖你,听你的。”君王后诚恳地表示听从荀子的意见。
荀子有理有据地说道:“太后!一个人很难活到一百岁,而国家却有千年。为什么呢?因为援用了具有千年历史的可以信赖的一贯的原则。朝廷更迭,一废一兴,世事变迁;但是,只要能够运用这个一贯的原则去适应这些变化,就能够条理贯通,不至于出现混乱。因为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这个一贯原则的基本内容是永远不会失效的。社会出现混乱,就是因为运用这个一贯的原则出了差错。社会安定,就是因为把这个一贯的原则运用得恰当。因此,根据这个一贯的原则来衡量,正确的,就可以去做,偏离了的,就不要做。”
君王后急切地问:“你说,如今本宫怎么做就不偏离这个原则呢?”荀子说:“涉水过河,如果水的深浅标志不明,就要沉没到水里去。治理国家,就应当把这个一贯的原则树为明确的标志。如果这个标志不明显,许多人就要跌进水中,国家就会混乱。这个一贯原则的标志是什么呢?这个标志就是礼义与法度。废弃了礼义和法度,就是暗无天日的世界。暗无天日的世界,那就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齐国近几年之所以出现混乱,就是礼法不明。表明礼法,惩恶扬善,不以私情而混乱法度,这就是大道正理。”
君王后问:“荀老夫子!你是让我依法行事?”
“有句话叫作,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荀子非常清晰地说,“明赏罚就是明是非,明善恶;正国法就是正美丑,正礼义!”
君王后再问:“他难道真的不能宽恕吗?”
荀子坚定地一字一句地说:“不能。只有杀无赦!”
那高唐都大夫的外甥神情专注地听着荀子的谈论,听到此时,猛然愤怒地举起身边的巨大铜兽,向荀子的背后砸去:“诶!……”
荀子闻声昂然扭转身来,用威严的目光注视着他。
君王后喝令:“住手!”
高唐都大夫也大声喊叫:“住手!”
那年轻的外甥把举起的双手停在空中。
荀子大义瘭然地注视着他,斩钉截铁地怒斥:“你仇恨我是吗?你
要砸死我是吗?你以为这样就会挽救你的性命,而让我惧怕退缩是吗?我告诉你,像你这样的乱臣贼子,荀况我就是要说,应当杀无赦!杀无赦!不杀你,便没有正义;不杀你,便没有是非;不杀你,便没有礼义;不杀你,便没有国家!”
年轻人被荀子的威严所惧,突然把铜兽砸在自己的头上,鲜血流淌,砰然倒地。
高唐都大夫急忙扑过去,抱住外甥,心伤痛哭。君王后厉声呼喊:“把他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