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辰敢断言,只要考生将这一百二十道模拟题通通嚼烂咽下了,哪怕只是凭借着死记硬背,也有不下于五成的几率可以通过今年秋闱,考中举人!
换言之,卫辰利用自己前世的经验和方法,以及今生的见识和智慧,打破了科举考试传统的学习模式,使考举人就此成为了单纯的体力劳动。
只要肯花功夫,用力气,再加上一点点的运道,就有一半的几率可以考中举人!
当然,这种话肯定不能放到台面上来说,否则就是对科举考试神圣性的玷污,难免被人抓住小辫子。
因此,当禹州士子群集于州学,卫辰在众人簇拥下登上讲台时,是这样向世人介绍自己的最新着作的。
“本官七岁于村中社学发蒙,尔后在社学三年,籍籍无名,且常因愚鲁为先生所斥,诸位可知为何?”
正在台下聚精会神准备聆听卫六元高论的禹州士子,闻言都是忍俊不禁。
奇闻啊!
向来只知道卫辰十五岁六元及第,天纵奇才,想不到他以前竟然还是个动不动就被老师训斥的差生!
见台下的听众都被调动起了好奇心,卫辰笑着解释道:“诸位不要误会,社学先生是位难得的儒士,本官向来敬重他的品行,奈何溪隐毕竟是乡野之地,先生虽有向学之心,却始终未能考过县试,实在是一桩憾事。”
原来如此!
众人闻言都是恍然大悟。
名师出高徒。
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一个连县试都没考过的穷酸儒生,又如何能发掘卫辰这样的璞玉呢?
难怪卫辰以前后默默无闻那么多年,敢情是被埋没了呀!
一些对卫辰过往经历有所了解的士子听到这一段,都是唏嘘不已。
卫辰十岁以前从没有传出过神童之
名,直到后来机缘巧合进入盛氏义学,才突然一飞冲天。
而后,更是突飞勐进,连试连捷,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成了千年以来第一位连中六元之人。
前后转变之大,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一直都是大周士子心中的未解之谜。
如今总算经卫辰之口,得到了一个满意的解答。
不用说,卫辰肯定是在盛氏义学遇到好老师了呀!
通了!
这下全说通了!
恍然大悟的同时,众人又不禁对卫辰的好运感到羡慕。
毕竟好老师这种资源实在是太稀缺了,大部分读书人就和十岁以前的卫辰一样,连找个像样的蒙师都难。
满屋同窗,没几个能考上秀才,满县秀才,更没几个能考中举人!
为什么?
还不就是因为没有好老师指点!
四书五经印得再好,只要老师的水平不够,学生们也还是读不懂!
就在众士子议论纷纷的时候,一名听讲的中年士子深吸一口气,忽然高声背起了一段《中庸》。
这士子中气十足,几乎是在嘶吼着背诵,一时间声压竟盖住了全场。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忽发育万物,峻极于天。敢问知州大人,此言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