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明日方舟硬核狠人征程笔趣阁 > 第50章(第1页)

第50章(第1页)

T-3485啊,他们看见了你的大能,他们怕得一筹莫展;

柯什金的意志永不消亡,葛莱平的炮管指引前方;

脆弱的四号啊,你要遭殃!笨拙的喵王啊,你已抛锚!

第三帝国的丧钟在你们的头顶敲响――

因为T-3485是坦克之王!

**

要确定未来的泰拉保民军装甲部队应该选择什么主战装备,需要太多考虑事情:

这种坦克技术水平不能太高,否则以整合运动中期内可能达到的工业水平是无法制造的;但是它的战斗性能必须足够强劲,虽然在泰拉的战争中是陆行舰作为绝对主角,但坦克依然可以在中小规模战斗、巷战和支援步兵上大放异彩,这需要其装甲足够抵御当前泰拉陆军的绝大多数直射火力,而火炮能有效消灭绝大多数敌方陆战单位。

此外,它得有很强的通过能力,这样才能适应乌萨斯冬天的雪原和春秋的泥泞,速度要快航程也要长,便于广阔的荒原上机动作战。

它应该坚固耐用,以便应对恶劣的环境和不良的后勤条件,它应该成本低廉,这样家底不太厚的整合运动才有余力制造它。它的动力系统应当针对泰拉大地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要满足这么多苛刻的条件,似乎没有什么坦克能够胜任了。而少数能胜任的几种坦克,他们的技术原型几乎都来自“T”打头的苏式坦克。

俄罗斯苏联长期以来,由于其相对较小的人口规模和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自始至终在发展工业上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用“过于注重重工业”来批评苏联总是有些站不住脚的,因为它的人口规模不可能支撑起一个轻重兼顾、大而全的工业体系,也就不会有在此基础上的产业自我升级;实际上,纵观苏联的工业发展史,引入外来投资和技术一直都是主要的产业升级方式之一。

在这种条件的限制下,苏式坦克凭借设计师们出色的整合能力与从系统综合能力出发去选择各单元设备的设计思路,成功以平庸的子系统性能做到了出色的系统整体性能。而拥有更好火炮、发动机、装甲技术等子系统的异国同行们则时常得不偿失。

比如围绕火炮展开设计的德三工程师们:为了能够装载威力无比的88mm炮,新式坦克必须有一个巨大的炮塔,为了让这个巨大的炮塔有足够的防护能力,这个炮塔就变得奇重无比,为了能够装载这个奇重无比的炮塔,就需要一个超大号的底盘……从1943年开始的德三坦克几乎永远脱离不了这个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怪圈。这么搞出来的坦克皮厚炮猛,时常能创造出数不胜数的奇迹式战术胜利,交换比漂亮得吓人。

那么代价是什么?

代价就是这些坦克悬挂既糟糕,油耗又惊人(虎王的满油公路行程才80~90公里,根本就没法进行战役机动),几乎完全不能跑,根本无法完成高速度的机械化突击——这本来是“闪电战”在军事战役层面的主要部分。不能跑的车是不能算坦克的。

再比如嘤国坦克,嗯,二战里的嘤国坦克……我们都知道,嘤国佬有出色的子系统,比如发动机、比如17磅炮。但他们跟毛子设计局恰恰相反,总是能把好东西拼成一坨……直到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时才能说初步弄明白坦克怎么造,到了百夫长时才算跟上时代的潮流,可那时都1945年了。

所以,当前泰拉保民军和阿特拉斯的主力坦克,其技术原型当然主要来自苏联坦克。而其中的高端型号,其技术水平大致相当于冷战中期。初期复合装甲、有自动装弹机的125MM坦克炮、下反稳像光点注入的指挥仪式火控系统、来自40K黑科技从汽柴油到酒精再到液化源石都能烧的发动机……其战斗性能足够保证压倒泰拉各国现役的绝大部分陆战单位,其技术复杂程度也在可接受范围以内。

至少在113师玩命猛灌手把手教,再加上催眠学习乃至记忆刻录教育装置加持之下的整合运动,应该能在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里积攒出技术水平全面达到冷战初期,部分达到冷战中期的简易工业体系……吧?

不过,不同于泰拉保民军装备的标准型号“犀牛”主战坦克,阿特拉斯拥有来自原红镰锤军团“技术之阶”和“支援之阶”的技术军士和辅助军技术兵,以及机械修会的派遣技术神甫们作为勤务保障和勤务支援单位,可以用更高的维护难度和装备技术含量换取战斗性能。

比如更加先进的火控和观瞄系统,比如悬挂系统以高性能复合材料零部件替代合金部件;比如可实现无级变速和转向,连续自动变速和转向功能的电传动系统;比如凭借高性能电容等技术实现全电动化的车辆动力系统……

这玩意便是犀牛-B主战坦克,与低配的犀牛标准型号比,在整体构架与操作方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整体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每营均有舰载等离子反应堆充电,无故障摩托小时数也大幅增加。这样的机械化部队,其突击能力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贺凡放下望远镜,打量着从两栖攻击舰后方跳板中鱼贯而出的犀牛-B主战坦克和“牛蛙”履带式步兵战车。

双方在阿特拉斯上的合作成功有着诸方面原因:113师需要干涉的手套和机会,并获得较高素质的大批人员;整合运动则是为了学习现代化军队的一切知识和经验。现在泰拉人民保卫军正艰难地从一支枪两条腿的泥腿子向着高技术现代化军队转型,建设机械化步兵、装甲兵、炮兵、工兵、陆军航空兵乃至空军和陆行舰队。从阿特拉斯服役和战斗后归来的官兵将成为极其宝贵的“种子”。

现在阿特拉斯里的每个人联官兵身边都几乎带着好几个学生。贺凡身边就有好几个保民军坦克兵干部,个个抱着小本子和录音笔,在这位人联首长身边时像是小男生第一次看黄片——不放过贺凡的任何细节,说句“这天真够冷的”都要记下来分析分析跟装甲兵作战有什么关系。

而更下面的保民军指战员们以同样的刻苦和努力,拼命练习着机械化合成营的离舰展开和队形变换,为自己展露头角的那天拼命准备着。

**

与泰拉人民保卫军不同,阿特拉斯的编制里有着成建制的人联军民单位。

当今人联武装力量的大部分,都来自人类帝国时代的红镰锤军团——因为这个军团在从大叛乱开始到卡迪安陨落的漫长一万年中,在帝皇作为后手的安排与亚空间风暴的封锁下,被迫在银河的偏远角落里种了一万年的田。于是当一万年后军团发起回归帝国的“红色远征”时,部队拥有了三十四座矮行星级尺寸的太空要塞,六十万星际战士和五十亿辅助军。而到了人类帝国正式转型人类未来共同体联盟的那刻,这个军团有了一百二十万星际战士,相当于当初帝国全盛时期星际战士总数的一半……

可想而知,人联武装力量极大地受到了这个军团的影响。而这个军团又与在战火中挣扎了一万年的帝国画风差异巨大。而这差距最直观的体现便是武器装备了。

除了以爆弹枪和链锯剑为代表的帝国传统武器,红镰锤的星际战士与辅助军们的武器装备五花八门。其中许多武器的技术原型一望可知:钛星人的脉冲等离子枪与磁轨炮、太空死灵的高斯裂解武器和特斯拉线圈、黑暗精灵的黑暗长矛、灵族的星镖枪,甚至兽人的哒咔枪和坦爆小子火箭筒……

比如说,当这个军团第一次与钛星人接触时,双方互有损伤和缴获的前哨战仅仅过了一个星期,星球上的钛族守军就懵逼地看着原本晴朗的天空一下子黑了:以立方公里为单位投下的仿制兵蜂无人机,动力装甲明显使用了战斗服技术的空降“机动步兵”们遮住了阳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