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诸侯也不敢回国,各自安排食宿,轮番陪伴太子,进献酒菜,并为随行人员提供一切开销。
子郑怕时间太长,一直在劳烦诸侯,就要辞别返回京城。
齐桓公说:“之所以留下与太子相处这么长时间,就是想要周王天子知道我们爱戴太子,不舍得分开,用以破坏他们的阴谋。如今正是夏季酷热,稍微等到秋季凉爽,我们就护送太子回到京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于是定下秋八月回程。
却说周惠王见太子郑这么长时间了还不回来,知道是齐侯爱戴,就心里不痛快,加上皇后与叔带天天在身边说太子的坏话,心中更加烦闷。
太宰周公孔来见,周惠王就对他说:“齐侯名义上讨伐楚国,实际上没能使楚国屈服;现在楚国供奉顺服,今非昔比,也不见得楚国的威望就不如齐国。齐侯又带领诸侯容留太子,不知道是何用意,他还把我放在眼里吗?我想麻烦太宰写一封密信给郑伯,让他离开齐国而投靠楚国,告诉楚君,同我周王室搞好关系,不要辜负了我的一番好意。”
太宰周公孔上奏说:“楚国的供奉顺服也是在齐国的努力下才这么做的,吾王怎么能够抛弃老交情的伯舅(指齐侯)而亲近刚归顺的蛮夷呢(楚之效顺亦齐力也,王奈何弃久昵之伯舅,而就乍附之蛮夷乎)?”
周惠王说:“郑伯不离开那个联盟,诸侯就不会散去,谁能保证齐国没有什么阴谋呢?我已经决定了,你就照办吧。”
太宰没话说了。
周惠王写了一封加盖玉玺的密信,封贴牢固,交给太宰周公孔,太宰不知道信中写的啥,只得派人星夜给郑伯送到了。
郑文公(捷)拆开信,信中写到:“子郑(太子)违背父命,结党营私,不能接替王位了,朕想要立次子带为太子,叔父(郑伯)你如果能够离开齐国的同盟而投靠楚国,与楚国共同辅佐次子,朕愿意委任你主管朝政大事。”
郑伯大喜,说:“我先君武公、庄公,几代人在朝廷为官,领导诸侯,没想到被小国(指虢国)给抢走了位置。厉公有接纳、复位周王的功劳,也没得到重用,如今周王单独授权给我,朝政大权就要来了,诸大夫诸侯都得向我讨好了。”
大夫孔叔劝谏说:“齐国为了解救我们,出兵伐楚,如今您要背叛齐国而结交楚国,是有悖道德的。况且保护、爱戴太子,是天下的大义,您不能够特立独行啊。”
郑伯说:“追随霸主不如追随周王,况且周王的意思想要废了太子,我还拥戴太子干什么?”
孔叔说:“周朝廷的王位继承,只能是嫡子或长子。周幽王宠爱伯服、周桓王宠爱子克、周庄王宠爱子颓,这几件事的后果您都是知道的,人心不附,身死无成。您不顺从大义,而重蹈五大夫的覆辙,您一定会后悔的呀!”
大夫申侯说:“天子的命令,谁敢违抗?如果追随齐侯结盟,是违抗王命,我们离开齐侯后,诸侯必然心疑,心疑就必然离散,那样这个结盟就不会成功了嘛。”
郑文公听从申侯的意见,假借国内有事,不辞而别。
齐桓公听说郑伯私自逃走,大怒,就要奉太子前去讨伐郑国。
管仲上奏道:“郑与周(王室地盘)接壤,这一定是周王室有人引诱他,一个人的去留,不足以阻挡我们的计划,况且结盟日期快到了,等结盟之后再讨伐他吧。”
齐桓公同意了。
到了约定结盟的日期,就在首止原有的高坛上,齐、宋、鲁、陈、卫、许、曹,共是七国诸侯,歃血为盟。
太子郑亲自参加,但是不参与歃血,以表示诸侯不敢与太子平起平坐。
盟词曰:“凡我同盟,共翼王储,匡靖王室,有背盟者,申明殛(ji)之!”
结盟仪式完毕,太子郑走下台阶拱手道谢,说:“诸君以先王之灵,不忘周室,昵就寡人,自文武以下,咸嘉赖之!况寡人岂敢忘诸君之赐?”
诸侯都磕头拜谢。
次日,太子郑要返程回京城了,各国都派出战车兵士护送,齐桓公与卫侯亲自送出卫国边境,太子郑垂泪而别。
史官有诗赞云:
君王溺爱冢嗣危,郑伯甘将大义违。
首止一盟储位定,纲常赖此免凌夷。
这就是“首止之盟”。
这是发生在公元前655年的事。
喜欢东周列国志注释白话文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东周列国志注释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