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李存智如果敢背着我搞事,别怪到时候出了问题,把你拉出去当替罪羊,想当玩火者,那就要有被自焚的觉悟。
李嗣源是隐忍,但忍字头上一把刀,越会忍的人越是狠。
李存智咬紧牙关,身子一颤,缓缓低头,他知道如果真出了事,大哥绝对会毫不犹豫的舍弃他用来挽救河东的局势。
敲打够了,李嗣源严肃的神情变得柔和,安慰道,“这件事要从长计议,不能轻举妄动,河东之地是我们的地盘,如果河东出了事,在洛阳谋划再多又有什么用?”
李存智压制住内心的恐惧,向李嗣源服软,“大哥,我明白,你放心吧,没有你的允许,我绝不会轻举妄动。”
得到保证,李嗣源拍拍他的肩膀,“那我就放心了,中原局势稳定来之不易,我们如果和契丹人杠上,最终捡便宜的还是其他人。”
“一旦破坏和亲的事被人发现,晋国将会成为众矢之的,为世人唾弃,这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也没有万无一失之事,只要做了,就一定会留下痕迹。”
“你别忘了,除了我们之外,这天下还有一个人在暗地里掌控局势,你敢保证他不会破坏你的行动?让你所做的一切成为朝廷的嫁衣。”
袁天罡?
听到这个名字,李存智下意识的打了个寒颤,连像他大哥这样的人对他都如此忌惮,更遑论他了。
直到现在,李存智才彻底打消了心中的念头,说到底,他一直在河东,只听过袁天罡的鼎鼎大名,而从未亲眼见过这个人。
相反,李嗣源可是和袁天罡见了几次,那种存在了三百年的老怪物给人带来的压力是无法想象的,只有亲眼见过的人才能深深体会到。
……
几天之后,朝廷正式对新科进士们授予官职。
其中有六十名进士选择留在洛阳,参与编写前朝史书事宜,为了嘉奖他们,朝廷重开了弘文馆,集贤殿书院以及史馆,分别任命他们为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校书郎,令史等。
为了公平起见,统一划为从九品官员,于一般人而言,这是难以望其项背的起点。
而另外的三十九名进士分别派到洛阳周边的县担任县丞,主簿,县尉等佐官,这些进士大多都被分配到了洛阳周边的县,剩下的一部分则集中到了汴州。
苏铭这样分配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巩固基本盘,在之前,他已经安排吏部将考中的秀才、举人分配官职,充实各级官府衙门。
再加上分配的进士佐官,这些科举出身的士子到了地方县以后就是天然的盟友,会形成一个个势力抱团取暖,监视洛阳的地方势力,免得朝廷的诏令下达,地方主官阳奉阴违。
另一些分配到汴州的进士就更好理解了,汴州是梁国最核心最精华的地方,其州城汴梁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城。
依靠漕运,汴梁交通发达,十分富裕,这种地盘,李嗣源还没来得及插足,苏铭也没来得及插足,现在正是伸手的好时机。
第142章与天师府合作
现在的汴梁还不是宋朝时期的那个汴梁,现在的汴梁不过是洛阳漕运的中转站,商业发达,十分富裕。
但也仅仅只是一个州城罢了,没有与之匹配的政治地位。
现在的洛阳才是真正的天下中心,漕运的能力仍在,再加上洛阳的地势和底蕴,汴州无论如何也比不上。
真正让汴梁崛起,一跃成为天下第一大城的时候是在五代十国后期,中原失去了燕云十六州,没有北方屏障,洛阳的防御体系出现极大的疏漏。
再加上北地多年战乱,洛阳的水道被堵塞,久未疏通,无法将南方的钱粮运到洛阳,而经过战乱的洛阳残破不堪,人口流失非常严重。
北地的精华逐渐南移,才造成了汴梁的异军突起,富甲天下,五代后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都定都于此。
相比于洛阳,汴梁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便是无险可守,古代的帝都,咸阳有函谷关之险,长安有汉八关,洛阳有四塞,燕京有燕山和山海关长城防线。
汴梁有什么?
就一个黄河,还是在冬天会上冻的黄河。
宋朝开国之后,宋太祖赵匡胤曾想迁都洛阳,因为宋太宗赵匡义的大力反对而不了了之,自此之后,洛阳才慢慢丢失了政治地位,明清时代,连南京都不如。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汴梁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掌握了这个地方,就相当于掌握了漕运,借助漕运可以征收数不尽的商税,为朝廷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掌握汴梁就等于掌握汴州,从而苏铭就能借助漕运这条水线,将洛阳至汴梁的中原核心精华握在手中,这里皆是平原之地,人口众多,是王者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