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MK103型机炮的强大性能,“球形闪电”拥有450发每分钟的高射速和5700米的射程,总备弹1200发,轰炸机命中个三五发就能干掉。
至于单发战斗机,基本上只要爱上一发30毫米炮弹,那就得往下掉!
它还不单能防控,在遭遇战时,经济时刻甚至能用来对付盟军的坦克——如果使用当时对德军而言比较宝贵的40型曳光穿甲弹,盟军大部分装甲车辆见它就如同遇上了死神!
MK103机炮装在德军的轰炸机、强击机上时,最大的作用就是用来反坦克,包括斯大林2型坦克在内,所有盟军的装甲车辆侧甲、后部装甲同顶部装甲对上它都得完蛋。
这种犀利的穿甲弹内有个直径16毫米,重231克的钨合金弹芯,在100米距离内都可击穿8毫米厚的装甲!
幸好德国钨紧缺,不然要是大规模配备钨合金单芯的炮弹,德国的“虎、豹、大象”们的战斗力还得飙升一截。
“球形闪电”的炮口指向能力每秒60度、弹炮射速每分钟450发,要是大量配备钨合金单芯穿甲弹,地形合适时碰上坦克,这坦克不是瞬间变麻子,就是成蜂窝!
但一切都太晚了,按计划,“球形闪电”45年2月开始投产,并且取代之前所有的防空坦克。
但随着欧洲战场战局急剧变化,根据有关统计,直到德国战败,仅仅只有5辆“球形闪电”完工并投入战斗。
约瑟夫告诉张楠:“直到战争结束时,无论红军还是西方盟军,都没有得到一辆完整的‘球形闪电’,仅有部分球形炮塔被缴获。
至于车体,也只留有一张照片能够证明这种自行高射炮曾经被红军缴获。现在外界‘球形闪电’唯一的遗物就是个炮塔,收藏在基尔的德国防空军事历史展览馆里头。
那是个完整的球形炮塔,是英军在战争末期缴获的,后来运回英国进行研究,70年代被交还给西德。
老板,世界唯二都在你这,要是你舍得拿出一辆,那些个大型军事博物馆,估计会排着队用他们的宝贝老交换。
要是卖,全世界最贵的超级跑车估计只值了它的两条履带。”
张楠“呵呵”笑笑,到:“约瑟夫,你老板我对喜欢的藏品属葛朗台的,不卖,咱也不换。
二战老爷车,能开的都不多了,更别说还是这样的稀罕货色。
咱就留着,自个开着玩。”
自己有、别人没有,这样的东西张楠才不会卖。
约瑟夫笑笑,他也就是这么个说法,让老板了解这车的特别之处而已。
一帮人打开了这辆自行高射炮的炮塔,张楠爬上去仔细看了看。
这个炮塔设计很有创意,一个由多块弧形装甲构件组成球体结构,当然并不是完全的球状,炮塔顶部有些凹陷部分,用于设置舱口。
炮塔整体半埋在车体内,外露的部分在火炮水平时的高度极低,大概只有60公分——在炮塔周围还装了一个截锥体形状的装甲围壳保护炮塔基部。
张楠再看,同样爬上车顶的约瑟夫在一边道:“这个球形炮塔是通过枢轴悬挂在围壳里,然后整体吊装到炮塔座圈上,构成一个封闭结构。
相对于之前流行的敞开式结构,这是个极大的进步,可以为炮组成员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因为球形炮塔半埋在车体内,还有装甲围壳遮蔽,外露的部分其实非常少,防护非常好。。。”
从舱口往里头看,这个炮塔内是3名炮手的配置,座席分别在火炮左右两侧和后方。
“成员座席与火炮是联动的,随着火炮的仰俯而仰俯,这种设计非常便于对空观测和追踪目标。。。”
听了约瑟夫的话,张楠道:“你很了解这车嘛。”
“其实一般,因为战后各国第一代自行高射炮在设计时,不少都参考了‘旋风’和‘球形闪电’的设计。
之前的工作原因,要求我们学会使用苏军所有常见装备,至少打得响、开得动、飞得走,所以看到过点资料。
还有,我执行过的任务中有过西方小口径高射炮的项目,所以就多了解了一些。”
红魔鬼,全能,不求全部精通,至少略有了解,免得万一时刻抓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