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如此朝局变幻当中,挺身而为天下士大夫辈出。维系着他们利益在朝局如此剧烈变动中而不坠。则士大夫辈,自然就以蔡京为核心。蔡家门第,也成为用事之人对天下士大夫态度如何的标杆。只要后人小心一些,几十年的富贵是稳稳无人能够动摇!
此事最妙的就是,自家是为士大夫团体出头。而不是赶着去向赵楷与萧言效忠。就算还在新君座前行礼,为的也不是自身权位而是士大夫团体利益。声名无损而尽得好处,天下怎么会有这般便宜事情?
而萧言这等精明万分的人,怎么就会将如此大的影响力双手奉上。而留下这个对他权位有莫大威胁的隐患?
斯时斯境,作为纯靠军队上位的权臣,就该放手杀人才是!
蔡京目光炯炯的望向方腾,在他身上,哪里还有一点老态。双目如电,如剑如刀,锐利万分!
这是为什么?
~~~~~~~~~~~~~~~~~~~~~~~~~~~~~~~~~~~~~~~~~~~~~~~~~~~~~
方腾也没了刚才故作轻松的姿态。轻轻叹息了一声:“强敌在侧,大宋再乱不得了。须得尽早收拾局势。。。。。。。。。。。。萧显谟只是想安心统强军,逐胡虏。至于将来如何,看气数罢。”
蔡京轻轻摇头,只是觉得很难相信。
方腾神色木然,又解释了一句:“。。。。。。。。。。。。公相岁数业已高大,并无太多雄心。几年之内,纵然士大夫奉公相为首,公相也不会生出多少事端来。。。。。。。。。。。。而显谟就可安心与胡虏一战了。。。。。。。。。。。。至于公相身后,就看看这气数,是不是还在大宋身上。。。。。。。。。。。。这又谁说得准呢?总而言之,公相两边都占着便宜就是了。”
最后一句话,已然带了嘲讽意味。方腾自家也不知道现在情绪到底是什么。萧言做出了还是竭力维持大局不至决裂的决定,而不是大破之后大立,以手中刀锋杀出一条通往皇位的血路出来。
作为萧言谋主,忍不住就为他深忧。作为宋人,却又下意识的松了一口气。
也许就是这样,自家才甘心为萧言所驱策奔走,为他忠心耿耿的效力罢?
就如此罢。。。。。。。。。。。。就如此罢。。。。。。。。。。。。将来气数如何。。。。。。。。。。。。
谁说得准呢?
蔡京白眉皱起,半点也没在意方腾话语当中的嘲讽。只是在那里苦苦思索。而方腾也不打扰他,只是站在那里静静等候。
归根结底,蔡京仍然是个热衷权位之人。虽然年老雄心大减。可这本性,却是难移。不然要安心终老,为什么不悠游林泉之下,非得还要处心积虑回到相位之上?
而且蔡京,也是个极善于把握机会,为自家捞取最大好处的人。这方面的灵性,到老不减!
萧言开价,其诱惑力,蔡京实难拒绝。同样也将他算到了骨子里。
蔡京沉吟半晌,坐直身子,定定望着方腾:“老夫当求见圣人,若圣人面谕内禅于三大王,则老夫奉圣人诏,而不是奉三大王诏!其间关窍,不能错了。就是这句话,带于萧显谟面前!”
方腾叹服,这蔡京趋吉避凶的本事,还在所有人预料之上!萧言和士大夫团体两边的好处都要占尽了不说,这赵佶面前地位也要站稳了。不得赵佶亲口交待,他也不参与此事。将来就算是赵佶复辟,也不能追究他趋奉新君的责任。蔡家后人,门第也可保住。简直是三方面的便宜都要占尽了!
却是这样一个人,用事数十年。秉政大宋,孜孜全为自家权位计。此时此刻,各方面还都要借重于他。
大宋气数,只怕也有一小半是消磨在他手上罢?
萧显谟也正是因为蔡京为人行事如此,才不怕将他推到如此地位,统合大宋士大夫团体罢?
想及如此,方腾在心中悠悠一叹。
“。。。。。。。。。。。。显谟此刻,正在奉请圣人移驾。公相所请,显谟必然答允。将来朝局,还望公相出任艰巨,勉为维持了。”
蔡京摆摆手,再不多说什么。而方腾也就深施一礼,告退而出。
当方腾出外,蔡京却呆坐在榻上,皱眉苦思。最后一叹。
“。。。。。。。。。。。。既生此人,行事既果决又能顾全大局,不惜委曲求全。。。。。。。。。。。。难道大宋气数,真的时势易移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