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家里拿吃的,每月的粮票也能换成钱呀。
……
姜老汉和崔琴被说动了,工作的机会本来就难得,早办早好。
于是由姜河催着,就这样谈成了。
九百块钱,没了。
姜梅心里冰凉,家里没钱了,她的工作没戏了。
有快速的在心里算账,一年三百六,三年一千。
当然是按最理想的方式算。
可不说这三年,四哥能拿回家多少,就算全拿回来。
三年后,这钱能拿来给她买工作吗?
四哥该说亲事了,之前四哥说过的,要找个厂里的,那人家姑娘有工作,彩礼肯定不能少,该要的也都要。
四哥也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他挣的钱,他结婚花无可厚非。
钱就算拿在娘的手里,在儿子和闺女之间做选择,姜梅很清楚。
她一点胜算有一成?
事实是这个假设成立的前提是,四哥能像三哥一样,把工资如数给家里。
姜梅越想越心寒。
姜老汉把自己的咸蛋蛋黄扒拉到闺女碗里,崔琴瞅了闺女好几眼。
姜梅一句话都没再说,只默默的吃自己的饭。
她能说什么,事已成定局。
她也做不了爹娘的主,唯一能做的已经错过了,她改变不了了。
只能好好想想后面怎么办。
怎么做对自己最有利的。
接下来的几天,闺女异常的沉默,崔琴当然知道闺女心里不舒服,可能咋整。
就相当于这本来两份钱,儿子一份,闺女一份,把闺女的一份也给儿子花了。
姜梅学校请了假这几天在补功课呢,落下的课对她来说是小意思。
她大部分的心力还是用在了以后的打算上。
一家人在炕头上坐着,姜梅面前摆着本书,手中的笔却迟迟未动,不知道在想什么。
姜老汉编着筐,崔琴放下缝好的套袖。
“梅子,娘给你做的新套袖,你试试得劲不?”
就这一个闺女,从小到大也没亏着,从小就懂事,学习更是不像是老姜家人。
老四也不笨,学习考试就不行,倒数第几,闺女次次都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