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古代太监有多惨 > 和亲(第2页)

和亲(第2页)

间谍回城,把情况汇报给了石雄。果然不出预料,得知了公主的位置,就可以安排他的奇谋了。

石雄的思路的确不同常人。首先要干的,居然是自毁长城。夜里,莫名其妙地,唐兵把城墙挖了十几个大洞(振武城是个土城),这些洞足够8匹马穿行而过,一到白天,肯定会把城池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眼前。更奇怪的是,石将军还让另外一部分人召集百姓开会,请大家把所有的商行、私人、公家的牛、羊、骡、马集中起来。还搞到了大量乐器,凡是带响的,都被拿来当了武器。

几万头牛羊慢吞吞地到离它们最近的门洞集合,静待明天去外面吃草。每个士兵都骑着马,身上挂着乐器,其中以打击乐为主(锣鼓),知道的说是打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去当吹鼓手呢。

天微微亮,振武城四围突然燃起了熊熊的火炬。火炬燃起的那一刻,城墙上竖起了许多猎猎作响的大旗。几乎与此同时,城下迸发出了震天动地锣鼓的响动以及气势恢宏的吼叫。以敲击乐为主,配合着人马的喊叫,3000人奏响了杂乱而又激进的乐曲。数以万计身材各异的牲口,被铁骑的呼喊和震耳欲聋的锣鼓声驱赶,惊恐万分地朝乌介的牙帐冲去了。它们越跑越快,任谁都拦不住,管不了——古人管这种无法控制的情况叫作「惊奔」。

扑面而来惊天动地的响动,让还在睡觉的乌介慌了神。他起身出帐,愈发不明白这是怎么了,一时间「惶骇莫测」。向四周张望,发现原来是牙帐被冲了。而振武城上满是火炬和大旗,惊奔的牛羊后面,是数不清的大军,至于到底有多少,谁他妈知道!

他不知道为什么唐军连公主都不管不顾了,也不知道为何会突然有这么多兵马,不排除自己已经身陷重围。总之,万千牛羊朝着他的牙帐冲来,震天响的锣鼓与喊杀声,吓得身边的兵也乱了套,没头没脑的外围兵卒同这群畜生一起乱撞。有人大喊,说唐军已经开屠了,听到的人惊叫着逃跑,以至于自相践踏。

恐慌瞬间感染了整个营帐。

乌介是想找公主的。

但是找不到。

原因很简单,公主不想找他。

于是,眼下的情况变成了乌介尴尬,他需要冒着丢命的风险翻过牛山羊海去找公主。可是,有这时间,咱逃命不好吗?

想明白这些后,他下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跑!

但最后还是被石雄追上了,不过他骑术不赖,玩命抵抗了一阵,身受重伤,靠着数百亲兵的团团维护,成功地脱逃了。

但是,作为一名自封的可汗,他统御回纥诸部的梦想失败了。他亡国,亡军,亡了希望,等于没有了一切。回纥的最后一点气数都没了,乌介只好负伤而去,前往遥远的东北,投奔寒冷的室韦。过了几年,就被他的国相所杀,而余部则全部被室韦吞并。

陷入恐慌的回纥士兵没有乌介那么幸运,他们几乎没有跑掉的。石雄率劲骑尾随不舍,生生把乌介的部队追到了杀胡山。几十里间,1万颗人头落地,5000名兵丁被俘。车帐辎重,粮食钱财,牛羊牲口,数不胜数。

散落在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的回纥兵马,又被刘沔的大军追捕,具体过程不详,总之,最后朝廷按照唐初李靖征讨颉利可汗的规格赏赐了他。

太和公主脱险后,武宗非常生气。

在武宗看来,太和公主是严重渎职的。

和亲,是两国结盟的仪式,是两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手段,但和亲者本身也能改变两国彼此之间的态度,极大地影响对外方针。太和公主几乎完全没有做到这一点,因此,武宗对她的表现非常不满。

和亲公主不是傀儡,不是被绑匪劫持的人质,也不是先秦时代的质子,是带着政治任务的「女性臣使」。虽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但也要负责离间敌国、笼络和亲国、培养势力的,绝不只是「嫁人」「做傀儡」那么简单。

草原民族的可敦(皇后)相较于汉唐的女官,可以参与更多政事,甚至可以一力做主,影响大局。西汉时的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在乌孙,昭君及其子女在南匈奴,都在培养亲汉势力,积极维护和平稳定的局面。有时候为了掐灭反汉势力,她们甚至开展一系列的政变和刺杀活动,冒着极大的危险出色地完成任务。

但是,由于回纥本身局势动荡,加之太和公主个人特质,使她没有做到这一点,反而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差,处处遭人掣肘,最后还被人拿来当人质,使回纥讹走了那么多东西,还四下抢劫,这让武宗非常生气。

在李德裕起草的一份诏书中,武宗对太和公主非但没有令回纥不犯边,反而让他们有恃无恐大肆侵略进行了责备。他说,姑姑作为回纥的可敦、大唐的公主,身边那么多的侍从,享受如此的优待,却只说无能为力。骑着高头大马向南望的时候,难道不曾畏惧高祖、太宗的威灵吗?

不过,武宗也知道责备姑姑实在没有多少道理:她不是自己愿意去的,是朝廷非要选她去。

太和公主就是唐对外政策的牺牲品之一,为的就是安抚回纥,震慑吐蕃。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大衰,命悬一线。原本亲如一家的吐蕃趁机攻入长安烧杀抢掠,作为藩属的回纥救援了唐朝。然而,回纥人在民间的名声并不怎么好。在救援过程中,他们没少抢劫杀戮,两京百姓怨声载道,十分仇视他们。与此同时,回纥与吐蕃也在不断抢夺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两国形同水火。

图:事件发生前三方势力示意图(大略),图底为天地图

图:事件发生前三方势力示意图(大略),图底为天地图

就在这时,回纥再三邀约与唐联姻。对于回纥来说,一方面想通过通婚来获取巨额的财富,继续维持边境贸易的不平等交易;一方面是想达成同盟后,便能强强联手,打击吐蕃,而自身短时间内不会被打击。

起初,宪宗出于对和亲之举的厌恶,没有答应回纥的请求。然而回纥并不死心,几次三番来人恳请(略有要挟的意味),几乎就要成功。等宪宗驾崩,穆宗即位后,他们更是派出了数百人之多的「求婚天团」,包括身披战甲的将领、穿着华丽的回纥公主,以及为数众多身着奇装异服的摩尼教信徒。

穆宗答应了和亲。

究其原因,是避免让回纥和吐蕃形成同盟。

但是,这么做的苦头实在太大了,仅仅是要给的妆奁费,就要付出一个东南大县25年的财税(500万贯),还要赔进去难以估量的人力物力,在边境维持不平等交易。而且还有耻辱铭记在心,昔日,回纥人让唐朝使者下跪磕头,使者不跪,被殴打了一整夜,血肉横飞,不幸离世的恨,至今唐人也不会忘记。他们如此欺凌唐朝的使者,更不要提是如何凌虐百姓的了。

但是,打,还不到时候。

差一点就灭国的教训就在眼前,对于一个喘息未定的大国来说,只有暂时的忍辱求生,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和亲,就是这样一种操作。

被安排着去胡地和亲的公主,就是那个「代价」。

因为唐与回纥和亲,吐蕃着实有点慌。太和公主出嫁的路上,他们奋力阻挠,派兵骚扰。而回纥为了能迎娶公主,派出了2万人的部队,分两路阻击闹婚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