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二年春天起,茶农便早早采了茶,将茶叶包好,给他妻子,放进只有七岁的小女儿的心口窝暖干。
一年一年又一年,十年过去了。
别的女孩儿十五六岁便成亲嫁人了,但是茶农说不急,还没到时候,这便到了小女儿十七岁。
这女孩儿原本身体康健,活泼可爱,自从七岁暖茶开始,力气一天天变少,一年比一年消瘦,到了十五六岁,便有些走不动路了,还经常犯困,有时候吃着吃着饭就睡着了。
到了十七岁,便是这最后一年,她已经卧床不起了。
这年春天,她暖干了最后几片茶,不到一个月便去世了。
茶农一家哭上一通,埋了。
这十年的茶,只得一小撮,一泡的量。
茶农将茶装进一个小小的天青色的瓷瓶里,骑上驴,风尘仆仆到了侠客府上,将茶送给了侠客,并感谢他当年的救命之恩。
茶农只说是百年老茶树的茶叶,虽然量少,但是这个茶可以反复泡,喝完之后,摊开晾干,收回瓷瓶里,下次还可以喝,至少可以喝十年。
但茶农一句也没提这茶的制作过程。
然而,一这侠客并不喜饮茶,二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有些不高兴。
十年了才来感谢救命之恩,而且就带了这么一小瓶茶叶,量只够一泡,还让反复泡,谁家喝茶这样喝?
家里是种茶的,也太抠门儿了,连饭也没留茶农吃。
8
这茶叶一放便是三年,侠客年龄大了之后礼佛,他拜佛的这家寺庙有一老方丈,缺些待客的茶叶。
侠客想到家里有一瓶茶,放着也是放着,便送给了方丈。
方丈一看就这一点儿,用瓷瓶装着,侠客送的,一定是好茶,自己不舍得喝,便留着待贵客。
有一次,皇帝的近侍来这个寺庙礼佛,方丈遍寻茶叶不果,便想起了这瓶茶,便着小沙弥全倒进茶杯中,烧水泡茶给贵客,方丈近前作陪。
茶一泡好,满室飘香。
近侍大喜,端起杯子打开茶杯喝茶,喝茶时先是略略有些惊讶,然后盯着茶水,一口一口细品。
喝完之后,神清气爽,赏了方丈几锭银子。
临走让方丈把这种茶叶再给他来上一斤。
方丈很是为难,便说只有这一泡,便将这茶是侠客送的如何如何讲给近侍听。
这位见多识广,是聪明人,一听便知道这茶不一般,便包了这茶叶带走了。回去晾干之后献给了皇帝。
在路上,这个近侍的老仆百思不解,问他为何带走茶渣,这茶叶喝完不就扔了吗?谁还宝贝似的带走?难道还能再喝不成?
近侍道:「世人一叶障目,不知这是宝。这应是那茶农为了感谢侠客当初救命之恩,历经十年制成的魂茶,这捧茶可反复泡十年,延年益寿。」
那老仆感叹道:「这世间还有这等好茶?」
近侍又道:「你可知这茶还有一妙处。泡好之后,茶水里隐约有个二八少女的身影,布衣荆钗,窈窕婉约。」
老仆惊道:「怎会如此?」
近侍长叹一声道:「我也是听人说的,今遭第一次见。这女子应该是那茶农的女儿,茶农为了报恩将自己女儿的魂魄融进茶里,给恩人延寿。可惜,这侠客并不知情,也从未把此茶当作宝贝。白白浪费了茶农一番心意。」
老仆亦叹道:「这茶农为何不言明?这般浪费心血,别人全未体会到这一片苦心。」
「你不知,凡事此种报恩之人必不会言明,言明之后,恩人会心存愧疚,反而失去了报恩的初衷。」
9
「世间竟有如此奇事?」裴扶风感叹道,篝火将他的脸映成了古铜色。
「后来呢?」
「近侍将这茶叶献给了皇帝,皇帝极喜爱,死后将茶叶含在嘴里,与那尸首一起化在泥土之中了。」
「这当真可惜,好好的一个小姑娘。这父母怎会如此狠心?」
「父母向来将子女视作自己的财产,为了报恩,特别是大的恩德,用子女的性命才显得够诚意,也是以命相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