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儿子正站在回廊下,有些害怕的看向自己。
下人们早已躲得远远的,假装没有听到二人方才的争吵。
刘正平抬头看着被黑夜笼罩的月色,不知为何,心情却觉得万分舒爽。
“给你们母亲请个郎中来。”刘正平看向自己的长子,一个已经十一岁的少年。
少年长得很像他的母亲,眉眼间却带着刘正卿的刚毅。当然。那也是自己的刚毅。
突然间,他很想自己的弟弟。
“我去巡夜,今夜不回了。”刘正平吩咐着,头也不回,“好生照顾你们的母亲。”
他说。
夜色与雨丝同时洗刷着他的身影,官服因为吸饱了雨滴渐渐变得刚硬,颜色也愈发黑暗肃穆了。
细雨无声。
却足够动人心魄。
刘正平并不骑马,也不撑伞,甚至连蓑衣斗笠都懒得戴。
一路上遇见不少同袍下属,上前施礼问安。当然有人用不解的目光看着他,送上雨伞,都被他拒绝了。
他忽然很喜欢这种感觉。湿漉漉的,凉津津的。一如少年时与弟弟在水中的欢闹。
当然,刘正平不觉得自己的弟弟会见他。所以在夜色里走的很慢,仿佛希望一夜都走不到刘正卿的家门似的。
里坊的大门一扇扇的为他打开,又一扇扇的为他关闭。
可杭州城毕竟只是杭州城,就算是走得再慢,总是能够走到的。
刘正平抱着膀子站在弟弟家门前。看着因为年久失修微微倾斜的门板,以及台阶上两块碎裂的石板,心里默然。
野生人静,连犬吠声都不闻。
院子里的人当然早已睡了。
总不能,这样莫名其妙的叫醒他。
刘正平自嘲一笑,心里暗骂了自己一句:刘正平啊刘正平,你以为自己是谁。你以为,这几个月凭借着楚郎君的主意做了些好事,一鸣他就会对自己刮目相看了么!
刘正平很清楚自己弟弟的脾性,于是很自觉的没有敲门。
他退后两步,靠向身后的墙壁。屋檐的宽度刚好能够遮住自己的身体,淋漓而下的雨丝便从他的眼前滑落。
从这个角度,他能够看到院墙里的窗棂上缘。
夜风吹过,刘正平的心有些烦乱,同时又蕴含着一种许久未曾遇见的平静。
这种感觉十分奇特。
一如许多年前的那个飘雨的白天,他挎着刀走进家门,为了运送一块花石纲,让手下砸烂家中西面的墙壁。
因果有报应。
这一切,都是他刘正平应得的。
简单来说就两个字——活该!
刘正平笑了笑。
这时候,几乎莫名其妙的,院子里亮了起来。
刘正平屏住呼吸,瞪大了眼睛。
一阵人语响,窸窸窣窣的声音在飘雨的夜里传不了多远。但那片光亮却是实实在在的,刘正平数着自己的呼吸,二十三次了,但那灯火仍旧没有暗灭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