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半年之久,小富和小花的名字才慢慢出现在姜家户口本上,关系当然是收养关系。
不过有了这层关系,不用担心任何人再来带走他们,终于不用避着舅舅,名正言顺的每天跟着校长上下学,住进校长家。
两个孩子都大了,李长若给他们每人一个独立的房间,学习生活都不用他们操心,到了能上初中的年纪,开始每周十元零花钱,自己支配,也可以攒起来。
小富和小花从不乱花,征得姜衡的同意,把自己家的牛要回来之后,牵过来养,也不要大人操心。
每天空闲时间,小花去割牛草,小富依旧小心侍弄他的药田,赚的钱除了给弟弟买吃的玩的,就是兄妹俩存起来。
相对落后的地方所有人都很现实,要么读书,要么学艺,不进课堂就去学个手艺,种田木匠主编机修,只要找到路子,把耕读两个字刻进骨子里,村子里不养闲人,想当咸鱼躺平,不如饿死拉倒,直接享年。
小胖墩上小学了,天天追着哥哥姐姐跑,大孩子都不高兴带他玩,小富更不乐意让他下田干活。
李长若看姜敦懿小朋友围着哥哥连轴转,索性直接指定一块地给他种植。
“这块地是你的责任,有不会的地方去问哥哥,但是不许哥哥帮忙,这一季的防风必须种出来,不然晚餐肉食减半。”
姜敦懿无肉不欢,姜衡又悄悄宠着,最怕的就是克扣饮食。
别人家是严父慈母,姜家完全相反。
李长若不信科学育儿那一套,她把孩子当家庭一份子,洗衣做饭干家务,人人有责。
她忙的时候,家里人必须互帮互助,小胖子还要倒过来帮她,照顾她。
责任感让孩子们从容长大,不急不躁。
他们忙得很,没有时间怀疑世界,没有多余时间去剖析自我,倒是让准备迎接孩子叛逆期的姜衡觉得有点空落落的。
孩子在乡下长大,跟别的亲戚走动并不多。
程春玲虽然一直说要来帮女儿带外孙,不过从未实现,一直到李源去世,她也没坚持几年,七十岁就去了。
这一年刚好是小花考大学的日子。
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地方,孩子考的每一分都是汗水浇灌出来的,为了不浪费,姜衡花了八千块钱给孩子专门找了个研究如何填报志愿的机构,尽最大可能把每一分利用到极致。
同样想学的专业,在不同学校,就业前景,学习扎实度,企业认可度,就连不同城市的人力资源市场认可度,都不一样。
不过小花的志愿很简单,就是跟着养母一样,学医一条路。
“学医很辛苦,基本上三十岁之前别想赚太多钱。”
小花不怕,她未来还有几十年,三十岁而已。
“妈妈,我从小最崇拜的就是你了,哥哥招飞成功,您和叔叔都有自己的事业,敦敦成绩也不错,我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李长若摸摸小花的脑袋。
“亲人是为了让你更好,绝对不是为了成为你的负担,既然有了心理准备,那就放心大胆去,不过寒暑假回来,可以到卫生院来帮我打打下手。”
“好嘞!”
小花开心的一蹦三尺高,她非常聪慧,从小见李长若看医书,看脉案,背药方,学的有样学样。
别人家孩子都有专门的绘本故事,她的第一本课外书就是黄帝内经。
当时不懂意思,但是耐不住书读百遍,反复看,仿佛也能参悟一些东西。
洪师父来者不拒,只要能传承,把小花也带在身边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