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来到了四月下旬,在戴定不计成本的投入下,华荣道的洪灾预警系统已经完成了70%的部署安装。
而在这些部署安装中,又有80%已经完成了调试。
在接入国家气象局的数据平台后,这些预警系统开始了正式的使命。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主持召开了国家防总1998年第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分析了98年全国旱涝趋势,确立了长江和北方地区两条多雨带的预测和长江可能发生洪水灾害的判断,部署了全国的防汛抗旱工作。
至此,98年的防汛抗旱工作正式打响。
进入五月中上旬,就在华荣道的洪灾预警系统基本完成部署的同时,南方部分省份开始进入梅雨季节。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系统布置几近完成的同时,恰好赶上了南方的梅雨季。
预警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检测到的数据进行推演,也算是对于这套系统作用的前期验证。
······
魔都上海,谭劲松刚刚参加完一个半导体峰会后,在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一位地方台年轻女性记者问道:“请问谭教授,作为国家‘863’计划中的重点项目,由您主持的‘中国芯’计划目前已经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这位女记者不仅长得极其漂亮,穿着也十分时髦,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亮得能照出人影。
谭劲松没有多想,而是一如既往地答道:“我们已经确认这会是一颗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而且相关的功能目标,以及对应的参数也已经明确。”
然而这位记者似乎并不买账,不依不饶地继续追问道:
“谭教授,从今年二月底,在深圳的半导体发展论坛上您就是这么说的。
请问现在将近三个月过去,有没有更新一步的信息可以和我们分享。”
也许是看不惯最近三个月来,谭劲松在所有媒体面前都是这千篇一律的回复,这名记者问得很巧妙。
她故意用了“分享”一词,无形中强调了这是件好事。
如果你谭劲松还不愿意分享,那么大家就该考虑你这么做的动机了。
但谭劲松也是老辣,他答道:“这位记者同志可能不太了解芯片行业,一颗芯片的研发,需要经历很多的步骤。
我简单讲,它需要经过:?功能规格定义、?架构设计、?芯片设计、?功能验证、?综合与优化、?物理设计、?时序分析与功耗优化、?原型测试与验证?、?试产与修正、?量产准备等等多个步骤和流程。
而且,我们这次研发的DSP芯片是全国产化,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所以需要的时间自然会久一些。”
面对谭劲松的给出的“专业”回答,这名记者并没有就此退缩。
她依旧追问道:“谭教授,技术上我肯定是外行,但我完全理解您刚才说的,这颗芯片的研发一定是需要时间的。
不过您既然说到了那么多详细的步骤,那您能否说一下,您的团队现在正在攻克哪个环节?
根据您在国外带队的经验,您觉得我们大概还需要多少时间能看到这颗芯片的样片呢?”
明显没想到这个女记者会不依不饶,但人家说的话也确实无可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