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倾国妖后电视剧免费观看 > 第三十八章 功名利禄(第1页)

第三十八章 功名利禄(第1页)

我细细的摩挲着刚刚涂了蔻丹的指甲,让金铃找来一个火盆,将所有信件都烧毁后,我才点了点头,让金铃将一本圈了内容的书送给了焃宣,“告诉你们家王爷,就说本宫今日里看了一本十分有趣的书,为感恩王爷素日来对本宫的照顾,本宫请王爷一同观赏。”

自那日刘珩对着我说起焃宣时,我便留了个心眼,未免日后不必要的麻烦,我与焃宣,还是尽量少见面为好。

“娘娘,皇上身边的高公公来请娘娘去御花园,说是皇上正在那里等着娘娘。”金铃将火盆中的灰烬埋入花盆中,小心翼翼的对我说道。

我心思转了转,“去告诉他,就说本宫身体不适,不便去了!”

果然不一会,刘珩便带着一队太医宫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了我的寝宫,他一见着我,便急切的问道,“阁儿怎么了,是有什么不适吗?”

我故作有些虚弱的样子,朝着他摆摆手,“只是有些头晕罢了,并非太大的事情!”

没有什么别的目的,只是想要让他更加烦恼罢了,他越烦恼我越感到高兴。

这几日刘珩陪着我,朝堂上的事情又全权交予了安王爷代理。

六月十三日,第一日,大理寺少卿赵御从张姓书生家中查出亲笔遗书,证实张姓书生乃是自杀嫁祸,后经刑部鉴定,笔迹造假,众士子哗然之余,也有三三两两的被规劝回家准备大考,剩下的人包括李自仍在死死坚守。

六月十四日,第二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两个寒门子弟的学生在回家途中被人打断了双腿,继续在昭阳门示威的众人,听说消息后散了小半,庶族与士族的矛盾日益加剧。

六月十五日,第三日,敕查出打断学生的凶徒是冯天照之子冯宁,大理寺羁押冯宁受审,冯宁供认不讳,但不承认张姓书生之事是自己所为,他只是打断了那两个出言不逊的书生而已。

六月十六日,第四日,案件毫无进展,张姓书生的家书在昭阳门前拉起来白幡,烧起纸钱,进一步逼迫大理寺,言明幕后指使是冯天照,要求皇上捉拿冯天照,给众人一个交代。

知晓外面如此杂乱复杂的境况,我在宫中悠闲的修剪着花枝,指东打西,焃宣果然明白书中的意思,先前张姓书生的例子,即便没有冯天照,也会有别人,一件僵持不下的事情,若想找到突破口解决,必须先用剪刀自己去捅个窟窿,然后你想裁剪成什么样子,才会有定数。

这件事情中,很多人不能活,张姓书生不能活,冯天照同样也活不了。

我看着我的手,它依旧白皙,只是不自觉中已经沾染了鲜血……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以后的我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大概最后我自己也会讨厌我吧…

--------------------------------------------

六月十七日,第五日,赵御搜查冯天照府邸,并未发现杀人无证,但发现了冯天照授受贿赂买官买官的账本,冯天照被压入天牢,皇上大怒,斥责门荫子弟,不思皇恩,自甘堕落。

六月十八日,第六日李自亲自规劝聚集在照样门外的寒门子弟,既然冯天照已经入狱,众人不妨先回家安心准备大考,皇上圣明,大考之后,此事必有定夺,众弟子听闻,多数皆散去,余下小部分顽固者,仍不肯离去。

六月十九日,赵御并未查出张姓书生究竟为何人所害,此事暂且搁置,着手调查冯天照受贿一事,李自被命为此次主考,主持此次考听公正。

安内攘外,刘珩开始解决瓮川的灾民问题,粮草和军队同时出发,抵达地方,接应灾民,扣杀流匪。

又过了几日,观星台小郎张痕献地龙仪,声称地动之灾可以提前防御,朝野哗然,朝臣们议论纷纷,都说张痕的地龙仪是骗人的玩意儿,甚至有人说他有意造谣生事。

地龙仪用青铜制造,形状有点像一个酒坛,四围刻铸着八条龙,龙头向八个方向伸着。每条龙的嘴里含了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个铜制的蛤蟆,对准龙嘴张着嘴。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给人发出地震的警报。

李自对于张痕的地龙仪很是坚持,崶亓的京都洛城是很繁华的地方,都城里的王公贵族多数生活骄奢淫逸,张痕曾经做过一篇赋,名曰《洛城闻道》,讽刺这种现象,因此李自和张痕交好。

这日张痕的地龙仪正对瓮川的龙嘴突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按照张痕的设计,这就是报告瓮川又发生了地动。过了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瓮川又发生了剧烈的地动,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臣们这才信服。

张痕造地龙仪有功,被皇上封为太史令,加上大考时入榜封官的几个寒门子弟,朝中的庶族官僚的势头渐盛。

在前朝,曾经推行察举征辟制度,也就是由地方和中央的三公等官员负责了解、考核并征召一些人到朝廷当官。征召的对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秀才,一种是孝廉。秀才主要是对儒法经典比较了解,而孝廉则是孝顺父母。到了前朝中期,察举征辟等制度已经非常腐败,于是有出现歌谣:举孝廉,不知书,举秀才,父别居。

一些地方官宦子弟,为了出仕,用尽种种手段为自己谋取名声,秀才比较容易考察出真才实学,于是大多数人都是从孝廉出身,只要是对父母比较好,就可以出来当官,渐渐的,推荐出来的人,品质变得比较差。还有,一些真正有才学,但是门第低下没有办法得到官员的赏识,就只能默默无闻了。

到前朝后期,官场腐败,于是当朝皇帝曹元毅然下令“唯才是举”,开创了选官制度的一个辉煌时代。在曹元手上,不需要你有什么出身名望,只需要你有才华,就可以得到任用。于是,在曹元时代,人才是最多,也是品质最好的。

但是,曹元的唯才是举制度,也有许多的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引起了很多世家大族的不满,原来朝廷大权都由他们把持,现在却有一些寒门士子出入其中,夺走他们的权力。并且,随着势力的强大和稳固,昔日的寒门,渐渐的变成了新的豪门,也衍生出了新的弊端。

曹元之后太子曹必即位,曹必的母家宣卞太后是当时最大的世家魏家,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希望废除曹元的唯才是举命令。由尚书陈钧提议,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度。

其内容即在州郡置中正,择本地之贤而有识鉴者为之。

区别人物,定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上)。然后由吏部选用。

但九品中正之制,并非曹必一人突然决定施行,早在曹元当权时,太子师何献即向曹元建议:

自军兴以来,制度草创,用人未详其本,是以各引其类,时忘道德,……以为自今所用,必先核之乡闾,使长幼顺叙,无相踰越……又可修保举故不以实之令,使有司别受其负。在朝之臣,时受教与曹并选者,各任其责,上以观朝臣之节,下以塞竞争之源。”

曹元对以上建议,已经表示“称善”,只是未及推行。曹元死后死,曹必即位不过两三个月,即颁布了九品官人之法。

曹必推行九品中正制之目的与结果:第一,为了让世族官僚拥护他为帝,故推行了有利于世族的门荫仕进制度;第二,设中正官以品评人物,如选用后发现名实不符,尚可治以保举不实之罪,以避免选官好坏无人负责;第三,由吏部选用人才,即意味着减少公卿二千石辟用属员名额,有助于加强皇权;第四,从史料上看,九品官人之法推行后,旧有察举征辟等制度,并未因之废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