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也因此成为大业朝重要的商业要塞与对外交流的港口。
文化的开放程度也比其他地区好得多,各国的商贾在这里云集,外邦人的长相又明显与本地人不同,走在街上,就好似漫步在外国的街头。
一路走来,梁崇就在街上看到了好几个人种,除了常见的黄皮肤的本地人,偶尔还能见到几个白皮肤的和黑皮肤的。
可谓是车水马龙,经济十分繁华。
河边小贩的叫卖声也是络绎不绝,除了固定的商铺之外,达州的路边并不允许摆摊,小摊小贩大多担着担子,沿街叫卖。
炸果子、烧饼、枣糕、糖糕、兔肉、羊杂……一路走来,小吃五花八门,街边卖的,担子上挑着的,让梁崇看花了眼。
梁崇买了一个羊肉烧饼,并向老板问了问路。
烧饼店的老板虽然看不懂梁崇纸上的文字,但像她这样四处问路的人见多了,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应对方法。
见梁崇买了自家的烧饼,他拿上纸条,向一旁的酒馆跑去,不一会儿便跑回来,给梁崇说了医馆的位置。
谢过老板,梁崇边吃边走,厚实酥脆的饼皮混合着油脂丰富的羊肉,一口下去,只让她觉得这几天的苦没白受。
左拐右拐,梁崇才到达她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便民医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时医馆里面等待的人略有些多,前台接待的药童只来得及给梁崇搬了一个凳子,让她排队等待,便忙前忙后的招呼别的病人了。
便民医馆的陈设及布置和老大夫的回春堂差不多,但面积更大,帮忙的药童也有两三个,来看病的病人明显更多。
梁崇看到前台立了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看病三十文每人,童叟无欺。”
“真贵呀”,梁崇心想,老大夫的回春堂只收十文钱一个人。
上面标注的是诊金的价格,其实就相当于后世的挂号费用,只包含诊断病情的服务,若是要进行包扎、手术和开药等,还要另外出钱。
医馆内人声嘈杂,不时从里间传来几声哼哼唧唧的叫痛声,惹得外面等待的人人心惶惶。
还有那穿着破旧的老翁带着小孩来看病,抓药的时候,只哀求大夫及药童给抓一些便宜的药。
等了半个多时辰,才终于轮到梁崇。
药童过来示意她跟着走,掀开里间的布帘让梁崇进去,自己则留在外面。
便民医馆一共有两位大夫坐诊,给梁崇看病的,是个留着络腮胡的中年男子,听到脚步声,头也不抬的说道,“请坐,要看什么病?”
梁崇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纸条递过去。
大夫要看诊开药,一般都是识字的。
察觉梁崇半天不说话,络腮胡大夫终于放下手中不停记录的笔,抬头向梁崇疑惑的看过来。
见梁崇递过一张纸条,连忙伸手接过。
上面已经写清楚了患有何病及患病的原由。
络腮胡大夫让梁崇伸出手,给她把了脉,又像回春堂的老大夫一样,查看了舌苔、眼睛等处。
还拿出银针,刺破梁崇的手指,挤出一点血查看。
一套流程下来,沉思片刻,让梁崇稍作等待,自己则掀起门帘出去了。
不一会儿,络腮胡大夫便领着隔壁的坐诊大夫一起走了进来。
喜欢哑女的古代生活日志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哑女的古代生活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