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时期发生过一次非常着名的辩论,一个叫辕固的博士和一个姓黄的博士,在刘启面前辩论,话题是:天命。
黄博士:(一边说一边捋胡子,悠然自得状)商汤周武起兵诛杀夏桀商纣,不是天命所归,所以是弑君。
(观众席:支持!也有不少喝倒彩的。)
辕博士:(轻蔑一笑,藐视对方状)对方辩友错之极矣。桀纣虐乱,天下民心皆归汤武,汤武以天下民心而诛桀纣,天下民心背叛桀纣而归汤武,汤武能不称王吗?这不是天命是什么?
(观众席:有道理,有道理,嗯……有人在准备鸡蛋,白菜,萝卜等)
黄博士:(嗓门增大,声色俱厉状)对方辩友偷换概念,诡辩!今天说的是天命,不是民心!帽子再破,也是戴头上的;鞋子再新,也是穿脚上的!这叫什么?这叫上下之分!桀纣虽然失道,那也是君;汤武虽然圣明,那也是臣。人主行为不端,做臣下的不能正言劝谏而尊天子,反倒起兵诛之,自己坐上了王位,这是什么道理?这不是弑君是什么?
(观众席:黄博士你好有学问,好有型哦……几个辕博士的支持者把鞋脱了,戴到帽子上……全场捂鼻子,真他妈臭脚)
辕博士:(仰天一笑,唯我独尊状)那照对方辩友说来,我们大汉高皇帝取秦天子而代之,也是弑君啦?
黄博士:你……你……@#$%^&&…。
主持人刘启看到情形不对,打圆场:吃肉不吃马肝,不能说不会吃(马肝维生素A含量过高,吃了中毒);做学问的,不讨论天命的事,不能说没学问。今天就算了,大家平手。
后来再也没人敢讨论天命一类的话题。
窦老太太是非常推崇黄老之学的,还逼着包括刘启在内的所有皇亲国戚读《老子》。她知道这场辩论后,把辕固招去训话。辕固嘴硬,老太太问他《老子》是什么书,他说这不过是老百姓读的书。老太太一怒之下让人把辕固扔到野猪圈里。幸亏刘启得知,扔给他一把剑,杀了野猪,保住一条命。
刘启为了保护辕固,把他调到清河王刘乘那里做太傅,老太太看到皇帝出面,也不好再追究。
当然了,用现在的眼光看,这场辩论的内容很扯蛋。但实际上,这场辩论有更深远的意义,参与辩论的两个人,辕固研究的是《诗经》,儒家文人;黄博士研究的是黄老之学,道家文人。
儒家这一套,从孔子生前到死后,几百年间一直被无视,甚至被刻意打压。如今在汉帝国的皇宫大殿之内,儒家门人第一次公开反对道家文人,儒学开始正式崭露头角,由曹参开创的所谓无为而治的意识形态,开始受到冲击。
这是儒家对道家的宣战,不久后,有个叫董仲舒的文人接过了儒家的战旗,在最高当权者的支持下,所向披靡,儒家后来的命运,不用说了。
公元前141年,刘启即位后第17年,正月。刘启给刘彻行冠礼,冠礼代表一个男子成年。按规定二十岁行冠礼,刘彻才十六岁。之所以这么匆忙,刘启感觉自己到头了。当年二月,刘启死了,年四十八岁,谥号景,史称汉景帝。
文帝刘恒和景帝刘启时期,加一起共四十年,史称文景之治。
这期间,经济飞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仅有两场战乱,刘兴居造反和七国之乱,都是在很短时间内即被平定,一个一个月,一个三个月。
史书中用非常自豪的语气描写这四十年的治理成果:国家收上来的税钱多到数不清,串钱的绳子都腐烂了;国家粮仓里,新粮食压陈粮食,一层压一层,仓库都装不下了;民间也养得起马,田野里马匹成群,出门都要骑公马,你要骑匹母马,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老百姓的饭桌上丰盛异常,都是膏梁鱼肉……
这是刘彻接手的大汉帝国。他坐在未央宫大殿内接受所有人的朝拜,眼光却在大殿之外。刘彻今年十六岁,身体非常健壮,精力严重过剩,心绪极度不平静。
未来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