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熙的脸上绽放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像是春日里盛开的花朵。她轻轻说道:“谢谢你的夸奖,我一直在努力练习。”
刘治感受到了云熙的努力和专注,他知道这字迹背后是她不懈的付出。他鼓励地说:“继续坚持,你的字会越来越好的。”
云熙点了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她知道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刘治的鼓励让她更加有信心向前迈进。
此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照亮了云熙的字迹。那淡淡的墨香在空气中弥漫,仿佛诉说着她对书法的热爱和执着。
次日。
随着皇宫里悲钟声的响起,云熙和刘治心急如焚地以最快的速度冲向慈安宫。宫内弥漫着一片哀嚎声,令人心碎不已。刘治瞪大眼睛,凝视着他敬爱的母后,只见她面容安详,仿佛只是安静地沉睡了过去,但他知道这已经是永远的离别。
各个大臣们也纷纷以最快的速度赶来,他们神色凝重,忙碌地操持着各项事务,决心要将太后的葬礼办得风风光光。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各司其职,展现出对太后的深切敬意和悲痛之情。
整个宫廷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然而,尽管悲伤笼罩着每一个人,大家仍然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责任,用最好的方式送别这位伟大的女性。云熙和刘治强忍着泪水,心中充满了对母后的思念和感激之情。他们明白,尽管太后已经离去,但她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他们心中,激励着他们继续前行。
没过多久,一封来自燕国的信件便送到了刘治手中。信中的内容是燕国方面希望能够前来吊唁。收到这封信后,刘治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深知这件事情非同小可,于是紧急召集了徐之水、周士海以及其他几位重要的大臣,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在会议上,众人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如果拒绝燕国的请求,可能会被视为对燕国的畏惧,从而损害国家的声誉;但也有人担心,如果允许燕国前来吊唁,他们是否会借机捣乱,给葬礼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刘治一边听着大臣们的意见,一边在心中权衡利弊。他明白,无论做出怎样的决定,都必须谨慎考虑,以确保国家的利益和稳定。最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刘治决定邀请燕国前来吊唁,但同时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防万一。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治下令加强宫廷的安保措施,并安排专人负责接待燕国的使者。他还与徐之水、周士海等大臣密切商议,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终于,燕国的使者抵达了京城。他们带着沉痛的心情,前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整个葬礼过程庄严肃穆,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刘治亲自出面,对燕国使者表示感谢,双方的关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
通过这次事件,刘治深刻地认识到,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既要有胆略,又要有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局势中保持国家的尊严和利益。而这也成为了他日后执政的宝贵经验之一。
太后葬礼要超度七七四十九日,整个慈安宫内弥漫着令人胆寒的气氛,人人都忧心忡忡、惶恐不安。他们深知自己的命运可能会与太后一同终结——陪葬于地下。然而,在这片恐惧之中,唯有平安一人静静地跪在太后灵堂前,神情镇定自若。
时光荏苒,刘治终于完成了繁忙的事务,回到了凤仪宫。云熙凝视着他,注意到他的心情似乎已经不再像前几日那般躁动不安。见此情景,她决定开口询问:“皇上,对于慈安宫里的人,您有何打算如何安置呢?”云熙的声音轻柔而关切,目光中透露出对这些人命运的关注。
刘治按照当时的礼仪,自然而然地遵循着老规矩行事。他认为陪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并没有意识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不妥之处。他坚定地表示:“一切都要按照老制度来进行。”
云熙听到这句话后,眉头微微皱起。她心中有所不满,但又犹豫不决是否要表达出来。她深知,如果自己直接阻止陪葬的进行,很可能会被视为对太后心存嫌隙。这样一来,不仅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纷争,还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然而,内心的良知和正义感让她无法坐视不管。她在心中暗自思考着该如何应对这个局面,既能维护自己的立场,又不会冒犯到太后。
刘治自然明白她心中所想,但这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规矩,如果不按照老祖宗的规定去做,那便是大逆不道、不忠不孝!陪葬固然残忍无比,但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人们似乎早已对此习以为常。
云熙满怀希冀地凝视着刘治,期盼着能从他口中听到阻止此事的话语。然而,她也深知刘治绝不会轻易改变主意。正当她欲言又止之际,心中的千言万语却如鲠在喉,难以吐露。
刘治缓缓地走到云熙面前,眼神中透露出一股坚定和无奈:“下不为例,日后朕会亲自下令,任何人离世都不得陪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云熙紧紧皱起眉头,目光凝视着刘治,眼中仍抱有一丝微弱的希望。
刘治感到十分无奈,声音中带着一丝愧疚:“请原谅朕此次荒唐的决定。”
云熙的脸上微微流露出失望之情,但她深知刘治的难处,并不想过多地为难他,于是只能选择退让。
刘治轻轻地将云熙拥入怀中,语气充满了无奈与决心:“有些事情并非你我所能左右,朕向你承诺,这将是最后一次。”
云熙默默地点头,表示默许。
此刻,两人的身影在寂静的宫殿中显得如此渺小而脆弱,仿佛被命运的大手所摆弄。他们彼此相拥,试图在这无尽的宫廷权谋中寻找一丝温暖与安慰。
很快燕国皇帝便风风火火地赶来了,刘治则亲自率领一众大臣恭恭敬敬地守候在宫门外。众人翘首以盼,终于看到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缓缓驶来。待到马车抵达指定地点后,稳稳地停了下来。只见车门轻轻敞开,一个矮胖身影从车内钻了出来——正是燕国皇帝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