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周而复始
五十营的循环过程,如同周易中卦象的循环变化。这种周而复始的运行模式,反映了宇宙万物的循环规律,也体现了生命的延续与永恒。
(三)与天地相应
人体经脉与星宿的对应,以及气血运行与昼夜、漏刻的配合,体现了人与天地的相应关系。这与周易中强调的人与天地和谐统一的理念相符。
(四)变化与稳定
在气血的运行中,既有一定的规律和节奏,又存在着变化。这类似于周易中事物的发展既有稳定性又有变化性,体现了生命的动态平衡与和谐。
(五)整体观念
五十营的过程涉及全身经脉、气血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周易中整体观念的重要性。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三、《灵枢·五十营》中经脉之气在一日一夜中运行五十周的规律,是通过将人体的经脉系统与自然的天文现象相类比,并结合呼吸、漏刻等因素来描述的。具体如下:
1。基础数据对应:
星宿与人体经脉对应:周天有二十八星宿,每个星宿之间的距离是三十六分。人体分布着上下、左右、前后的经脉共二十八脉,周身经脉的长度是十六丈二尺,与二十八星宿相对应。
时间计量:用铜壶漏水下百刻来划分昼夜。
2。经气运行与呼吸的关系:
基本运行距离:人一呼气,脉跳动两次,经气运行三寸;一吸气,脉又跳动两次,经气又运行三寸,所以一个呼吸过程,经气运行六寸。
-不同呼吸次数下的经气运行情况:
“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即十次呼吸后,经气运行六尺,此时太阳在星宿间运行二分。
“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二百七十次呼吸,经气运行的长度为十六丈零二尺,完成了在人体的一周运行,此时水下二刻,太阳运行二十分多一点。
“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五百四十次呼吸,脉气在全身运行两周,水下四刻,太阳运行四十分。
“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二千七百次呼吸,经气运行十次,水下二十刻,太阳运行五个星宿零二十分。
3。一昼夜经气运行五十周:“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即一万三千五百次呼吸,经气在体内运行五十周次,水下一百刻,太阳运行遍二十八星宿,铜壶里的水都滴漏尽了,经气也正好运行五十个周次。经气在人体运行五十周次的总长度是八百一十丈。
该篇认为如果人的经气保持一昼夜运行五十个周次,人就能够享尽天然的寿命。这一理论反映了古人对人体生理节律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的认识,对中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数据是基于古代的认知和观察,与现代医学的认识可能存在差异。
经气在人体中运行一周的时间大约是0。276小时,也就是16。56分钟。
这是根据《灵枢·五十营》中的相关记载和计算得出的。
四、经气在人体中的运行规律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被发现和总结的:
1。长期的临床观察:
症状与时间的关联: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观察到患者的症状会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变化。例如,某些疾病在特定的时辰会加重或减轻,像患有肺部疾病的人在凌晨3点到5点(寅时,肺经当令)可能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加重的情况。通过对大量患者的这种时间性症状变化的观察和总结,医家们逐渐意识到人体的经气运行与时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针刺效应的时间规律:针刺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践中,医家们发现不同时辰针刺相同的穴位,其治疗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比如,在某些经脉气血旺盛的时辰针刺相应的穴位,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这种针刺效应的时间差异,也促使医家们去探索经气的运行规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