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黄帝内经出处 > 第112章 古文解析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第1页)

第112章 古文解析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第1页)

一、素问第81章解精微论

(一)古文:

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谨闻命矣。请问有毚愚仆漏之问,不在经者,欲闻其状。帝曰:大矣。公请问: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帝曰:在经有也。复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从出也。帝曰:若问此者,无益于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生也。

夫心者,五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之裹之,故水不行也。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言曰:心悲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

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雷公曰:大矣!请问人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从之何也?帝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则志不悲,阴阳相持,泣安能独来?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阴,冲阴则志去目,志去则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且子独不诵不念夫经言乎?厥则目无所见,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烛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眦盲。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阳气内守于精,是火气燔目,故见风则泣下也。有以比之,夫火疾风生,乃能雨,此之类也。

(二)用周易哲学从几个方面深度解析《素问·解精微论》的白话文:

从阴阳角度来看,《解精微论》中提到的“心者,五脏之专精也”,心属火,为阳;而“至阴者,肾之精也”,肾属水,为阴。水火相互感应,神志俱悲,体现了阴阳的相互作用和平衡。

在五行方面,文中提到的“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水与肾相应,而肾又与其他四脏相互关联,体现了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

从象数角度分析,“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脑与阴相关联,这与象数所代表的意义相符合。同时,“志悲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也体现了象数与人体生理、心理的联系。

在变化发展的观念上,文中描述的“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以及“厥则目无所见”等情况,展示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动态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整体观念来看,《解精微论》强调了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如“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体现了人体各部分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总的来说,运用周易哲学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素问·解精微论》中所阐述的人体生理、病理现象以及相关的变化规律。

二、七律诗:《以周易哲学视角解读〈素问·解精微论〉》《以周易哲学解读〈解精微论〉》

周易玄妙蕴哲思,解论精微妙义知。

阴阳八卦参天地,水火五行映世时。

泣涕脑髓情相关,悲哀水液病由之。

肾精志神相呼应,医道深玄展妙姿。

诠释:

诗的首联“周易玄妙蕴哲思,解论精微妙义知”,指出周易哲学蕴含着深奥奇妙的哲理,而通过周易哲学来解读《素问·解精微论》能领悟其中精微的要义。

颔联“阴阳八卦参天地,水火五行映世时”,强调了周易中的阴阳八卦与天地自然的联系,以及水火五行在世间的体现,进一步阐述了周易哲学与解精微论的紧密关联。

颈联“泣涕脑髓情相关,悲哀水液病由之”,描述了《素问·解精微论》中提到的泣涕与脑髓、悲哀与水液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中医理论中对疾病成因的认识。

尾联“肾精志神相呼应,医道深玄展妙姿”,说明了肾精、志与神之间的相互呼应,展现了医道的深邃玄妙和美妙之处。

整首诗以周易哲学为视角,深入解读了《素问·解精微论》的内涵,表达了对中医理论和哲学思想的敬仰与探索。

三、《以周易哲学视角解读〈素问·解精微论〉》

《素问·解精微论》是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篇章,它探讨了人体精神与生理之间的微妙关系。而周易哲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刻的宇宙观和人生智慧。将周易哲学与《素问·解精微论》相结合,进行深度解析,可以为我们揭示出更为深邃的生命奥秘和医学哲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周易哲学中,阴阳是最基本的概念之一。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在《素问·解精微论》中,也体现了阴阳平衡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活动都需要阴阳的协调与平衡,一旦阴阳失衡,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例如,过度的情志刺激会导致阴阳失调,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同时,周易哲学中的八卦理论也与《素问·解精微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八卦分别代表着自然界的八种基本物质和现象,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宇宙的复杂变化。在人体中,八卦也可以对应着不同的生理系统和精神状态。通过对八卦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素问·解精微论》中,还强调了人体精神与生理之间的紧密联系。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而生理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精神状态。这与周易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致的。周易哲学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与宇宙的运行规律息息相关。因此,只有保持身心的和谐统一,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

此外,周易哲学中的变易思想也在《素问·解精微论》中得到了体现。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医生需要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治疗,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态,以适应病情的变化。这种变易的思想提醒我们,在面对疾病时,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问题,而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

在周易哲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中和”。“中和”是指各种事物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平衡的状态。在《素问·解精微论》中,也强调了人体内部各种生理功能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只有保持人体内部的“中和”状态,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当人体失去“中和”状态时,就会出现各种疾病。因此,通过调理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功能,使其达到“中和”状态,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所在。

从周易哲学的角度来看,《素问·解精微论》所揭示的人体精神与生理之间的关系,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都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医学知识,更让我们对生命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对这一经典篇章的深度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医理论的精髓,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持。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可以运用周易哲学的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诊断疾病时,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易哲学中的阴阳、八卦等理论,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在治疗疾病时,我们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运用变易的思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重调理患者的身心状态,使其达到“中和”的状态。

总之,以周易哲学视角深度解析《素问·解精微论》,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中医理论。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更能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在未来的医学研究中,我们应该继续深入探索周易哲学与中医理论之间的关系,不断挖掘其中的宝藏,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素问·解精微论》中,还提到了“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这一论述与周易哲学中的五行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五行理论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相互生克,构成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在人体中,五行也对应着不同的器官和生理功能。脑在五行中属水,与肾互为表里。肾主骨生髓,髓又上充于脑。因此,脑与肾、髓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脑的功能失常时,就会出现泣涕等症状。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医理论中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思想。

同时,在《素问·解精微论》中,还强调了“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也”。悲哀是一种情志因素,它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当人处于悲哀的情绪中时,会导致肺气郁结,进而影响水液的代谢和输布,从而出现泣下等症状。这与周易哲学中“情志致病”的观点是一致的。周易哲学认为,情志因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保持良好的情志状态对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素问·解精微论》中还探讨了“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这一论述与周易哲学中的“阴阳互根”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阴阳互根是指阴阳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为根,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在人体中,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既是阴的物质体现,又蕴含着阳的生机活力。因此,肾精的盛衰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素问·解精微论》中,还提到了“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这一论述与周易哲学中的“水火既济”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水火既济是指水火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在人体中,志与神是人体精神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当人体的水火平衡被打破时,就会导致志与神的失常,从而出现各种精神症状。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医理论中对人体精神活动的深刻认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