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张景岳十大名方 > 第86章 杂证谟疝气(第4页)

第86章 杂证谟疝气(第4页)

一、疝遇**而发者,是必阴虚之属。若阴虚兼动相火者,宜以六味地黄汤加黄柏、知

母、山栀、茴香、川楝之类主之。若阴虚无火,或兼寒痛精虚者,宜理阴煎,或八味地黄汤

加茴香、枸杞之类,或用暖肝煎主之。

一、疝久者必多虚证,或以元气本虚而偶患者,亦有虚证,或不耐劳苦而微劳即发者,

亦有虚证,当以脉证辨之。凡治虚疝,当察其虚在阴分,或在阳分。阴虚者,轻则暖肝煎、

八味地黄汤。甚则理阴煎、补阴益气煎之类,酌而用之。阳虚者,宜温胃饮、归脾汤、补中

益气汤之类主之。若阳虚至甚者,必用桂、附、椒、姜,或以六味回阳饮之类主之。若虚中

挟滞者,宜以前法为主,而加以疏导之药。如川楝、茴香、枳实、山楂、栀子之属,酌其宜

而佐用之。

一、疝有邪实当下者,详后条张子和论中。

述古(共八条)

属性:《巢氏病源》曰∶诸疝者,阴气积于内,复为寒气所加,使营卫不调,气血虚弱,故风

冷入其腹内而成疝也。疝者,痛也。或小腹痛,不得大小便;或手足厥冷,绕脐痛,自汗;

或冷气逆上抢心腹,令心痛;或里急而腹痛,此诸候非一,故云诸疝也。

许学士云∶大抵此疾虽因虚得之,不可以虚而骤补。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

不去,其病则实。故必先涤所蓄之热,然后补之。是以诸方多借巴豆气者,盖谓此也。

刘宗浓云∶谨按疝证虽始为因虚而得,必邪实迫痛而未下者,故当先泻而后补也。至有

虚甚迫痛,上为呕逆,或下有遗精者,此邪实正虚之甚矣,此欲不补可乎?但恐补之则无益

,泻之则气转陷,幸而获生者,鲜矣。

陈无择曰∶经云七疝、诸疝等义,更不见名状,但有寒疝、疝、狐疝而已。唯《大奇

论》列五脏脉为五疝者如前。大抵血因寒泣则为瘕,气因寒聚则为疝。但五脏脉理不同,不

可不辨。且肾脉本沉,心脉本滑,受寒则急,于理乃是。肝脉本弦,肺脉本涩,并谓之沉,

未为了义。又脾不出本脉,但云急为疝,亦文义之缺也。凡云急者,紧也,紧为寒,亦可类

推。且贼风入腹亦为疝,冒暑履湿皆能为疝,当随四气改易急字,风则浮弦,暑则洪数,湿

则缓细,于理始明。要知疝虽兼脏气,皆外所因也,寒泣、风散、暑郁、湿着、绞刺击搏,

无有定处,仓卒之际,痛不堪忍,世人称为横弦、竖弦、膀胱小肠气、贼风入腹等,名义不

同,证状则一。

张子和曰∶《内经》曰∶木郁则达之。达谓吐也,令条达其气也。肝之积,本当吐者,

然观其病之上下,以顺为贵。仲景所谓上宜吐,下宜泻者,此也。敢列七疝图于下,以示后

之君子,庶几有所凭借者焉。

寒疝∶其状囊冷,结硬如石,**不举,或控**而痛。得于坐卧湿地,或寒

月涉水,

或冒雨雪,或坐卧砖石,或风冷处使内过劳,宜以温剂下之,久而无子。

水疝∶其状肾囊肿痛,阴汗时出,或囊肿而状如水晶,或囊痒而搔出黄水,或少腹中按

之作水声。得于饮水、醉酒,使内过劳,汗出而遇风寒湿之气,聚于囊中,故水多,令人为

卒疝,宜以逐水之剂下之。有漏针去水者,人多不得其法。

筋疝∶其状**肿胀,或溃,或脓,或痛而里急筋缩,或茎中痛,痛极则痒,或挺纵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