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六月,栓子家的房子就建成了。
因为急着入住,连着烧了十几天的火炕,屋子干的差不多了,他家人就搬回去了。
隔天,栓子就带着礼品找了大队长和姜支书去了唐二大娘家的老房子提亲。
邵大丫之前就得了信,这会儿大开院门,站在院子中迎接。
唐晓初跟着来凑热闹,站在大队长身后,看着姜支书做媒。
“大丫你没有爹娘,村里的老人就是你的长辈,今天栓子过来求娶,你表个态,对他有没有意?”
邵大丫再独立,到底是个十八岁的姑娘,羞红着脸点点头。
“那好,栓子,你诚心求娶,准备什么聘礼?”
“我是真心求大丫跟我回去过日子,准备现钱五十八块钱,被子两床,衣裳一套,大米一袋。”
“大丫,你对这个条件满意吗?”姜支书一板一眼的走着形式。
“满意!还有一条,结婚后,我妹妹跟我过来。”
“我同意!”栓子表态。
“成,那我就给你们写聘书了。”说完,拿出准备好的红纸,慢慢的把刚才说的条件写上。
“一式两份,你们自己收好,回头到了年龄去把证领了。”
俩人把红纸写的婚书,珍而重之的收起来。
大丫张罗了一桌子饭菜,几人简单吃了一口就算完事了。
回去的路上,姜支书感慨“当年栓子爹受伤,回来两天就撒手人寰了,谁能想到栓子能把日子过起来,现在也盖了房子,娶媳妇了。”
“是啊,当年他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子,照顾生病的母亲,下面还有喝奶的弟弟,也真的是不容易。”
“大丫也不差,家里家外一把抓,以后啊,他俩也不会太差了。”
“栓子对她也不差,为了娶她,还特意建了大房子,把她姐妹都接进来。”
“那小子也仁义。”
这就是思想上的差异,唐晓初还在感慨,大丫就这么草率的把自己嫁了,别人却觉得她有了不错的归宿。
一个月后,一个雨过天晴的早晨,邵大丫就出门了。
这时候结婚也不敢太铺张,备了酒席,放了串鞭炮,俩人给大伙挨个敬了酒,就算礼成了。
第二天,邵大丫来唐家,找到唐二大娘,她租了二大娘房子住了五年,二大娘从来没涨过价,一直收她两块钱,她心里很感激。
今天搬走了,她带着礼品上门来感谢。
“唐二婶,这是我在镇子上买的桃酥,给你带了点,别嫌弃。
这些年,没有你的关照,我和妹妹们不会过得这么轻松。”
“客气个啥,你也交了房租的,东西拿回去给孩子吃,我不要。”
“您就收下吧,这份恩情,我到死都还不清,这点东西就别推辞了。”
“你呀,客气个啥,结婚了也别断了联系,勤来走动。”
“哎!”
唐二大娘这几年对她们姐妹,比她们亲娘都好,无论是房子里的那些东西,还是衣服鞋袜,都没少给,还教会了邵大丫做衣服做饭,这些都能让她生活得更好。
出了门,她去了晓初的屋子,晓初没什么事,这会儿正在家里研究做什么吃的解暑。
看见她来了,赶紧起来让她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