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播放百感交集 > 230抚远之行(第3页)

230抚远之行(第3页)

抚远,地处黑龙江省的最东边,也是我国的最东边,它的对面就是俄罗斯了。

它,三面环山,一面傍水,这水,就是黑龙江了。

我并没有特意去观察抚远的全貌,整个抚远城,似乎在最洼处,城内也是高低不平。

街道两边的楼房,一座挨着一座,上面都有俄罗斯文字,有些楼房,有俄罗斯的风味。

天暖的时候,也就是五月到十月份,俄罗斯人来此贸易。当然,这里的人也去俄罗斯那边贸易。

我还看到有专门贸易的“贸易大市场”,但是,在这寒冬腊月里却是关闭了。

抚远的空气非常好,清新宜人,又很干净,有人说可以和大连媲美。

抚远的特产是鱼,大马哈鱼是这里的首肯。

走在大街上,可以看看道路的边上堆着鱼,品种也较多,二尺多高的“鲫市”倒插在地上,亭亭玉立,这是我未曾见过的鱼,还有什么狗鱼、鲫鱼、鲤鱼等。

虽然鱼是抚远的特产,但是,它的价格却是不菲,很昂贵,就像大连,虽然出产海鲜,但是价格很贵。

抚远不仅鱼的价格昂贵,就是其他的物品价格也不便宜,比如,它的干豆腐五元一斤,而我家那儿四元一斤。抚远的鸡蛋五元一斤,我家那儿四元八一斤。

临回来的头两天晚上,我们去当地的名鱼馆“依力嘎”吃饭,六菜一汤,就花了七百元,其中的一条兔子鱼就一百八十元。

据说,这个鱼馆没有假鱼,全是江鱼,货真价实,不以假乱真,因此,鱼馆红火,经久不衰。

抚远县也有多年的历史了,在日本鬼子统治的时候它就存在。

至于抚远始建于何年何月,我没有去考察。

新郎的外祖父——我弟妹的父亲戴祥,他曾在这里工作了十年,是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那时,正赶上了特殊时期。

那时,戴祥是个基层干部,挨批挨斗,他的妻子被迫自杀,喝药后吐出的残余物被幼小的儿子吃了,结果这个儿子直到现在四十多岁了,智商还是低下。

戴祥说,当时,他来抚远工作不太长时间,有人总结了抚远的几大怪:吃水用麻袋,汽车没有狗爬犁快,女人干活比男人快,拄着拐,弯着腰,披头散发流眼泪。

戴祥七十七岁了,虽然到了耄耋之年,但是他的精神矍铄,能言善讲。在酒席桌上,他侃侃而谈,他的小外孙子说:“姥爷,你又在说评书啊。”

在坐的人听了,都笑起来。

戴祥把当年农垦的纪念章戴在胸前,我觉得老爷子很逗,可是一想,他旧地重游,当年的峥嵘岁月里的风风雨雨他岂能忘怀,岂能不珍惜回味?况且他是把轮船、汽车引进抚远的第一人?

在酒席桌上,遇见了抚远的一位诗人,他是新娘的舅老爷,他已经六十七岁了,他叫王书东。

在酒桌上,这位诗人朗诵了自己为新人创作的一首诗:“王原娇雅酷殷实,共创青春浪漫诗。彩凤长空双比翼,相濡以沫永情痴。”他还为戴祥作了一首藏头诗“戴祥高寿”,可惜我一句也没记得。

诗人说,北方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两部诗集,他的第三部诗集已经脱稿。

酒席桌上,还有一个人很有趣,他四十多岁,长得小眼睛,小鼻子,小嘴儿,更奇怪的是他的牙齿,小得好似刚出牙的小孩儿,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成年人却长着幼儿的牙齿。

这个人大概是酒喝多了,他几次跑到我们的桌来,敬酒,说话,他说:“我妈过这个年都九十三了,还让我给她找对象,还要找比她岁数大的,我的妈呀,我上哪儿去找哇?”

他的话,令人发笑,可是又不能笑出来,只好忍住不笑,把人憋得好难受。

有时候,我跟着弟妹和她的本地亲属上街,去了一个大超市叫做“家乐购”。

这个超市,很大,物品繁多,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它的特别处,就是你如果背着兜子,服务员就用超市特制的布兜子将你的兜子装进去,封好,等你买完了东西再开封还你兜子。

我在抚远大街里走,却没有看到公共汽车的站点,亲属说,此地没有汽车站点,都是“招手停”,随时随地地上车,随时随地地下车,凭你的意愿,都是五元车费。

抚远,的确很小,站着张望,一眼就看到了头儿,甚至看到了城外远处的山峦。

一月三十一日下午三点,我们乘车去了抚远的火车站,准备坐四点的“抚远——哈尔滨东”的k7066次列车回家。

走进抚远的车站候车室,里面是屋旷人稀,长排椅子没几排,旅客也非常少。

可是,这小小的始发站,车票是相当地难买到。

上车的时候,发现站台的高度与列车的车门下的铁台阶一平高。

列车缓缓地开动了,渐渐地远离了抚远县城,奔向了我的家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