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百感交集下一句是什么 > 49环套循解法在解题中的运用(第1页)

49环套循解法在解题中的运用(第1页)

所谓的“环套循解”,是在论辩过程中论者把自己的观设为一个圈套(即“环”),但不直接阐明它,而是绕开一笔,将对方的言论或行动加以引申和发掘,通过一定的推理手段,使之纳入自己的思维轨道,落入自己所要论证范围之内(即“环”内)从而自觉接受自己观的过程。环套循解不是疾风暴雨式的“速决战”,而是和风细雨式的“持久战”。

这种方法的最大好处是对方的思维由自己的辐射方向逐步向论者的思路转化,并逐步认识和理解论者的意图,最后心悦诚服地抛弃自己的观而接受论者的观。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就是善用环套循解法制胜对方的杰出论辩家。

那么,这种用于理的方法是否也能用到解题中呢?众所周知,解题是通过已知条件(题款中的条件和学生已具有的知识)来推断未知(正确答案)的过程。而“环套循解”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两者的目的也都是为了让人明白一个道理(答案的依据和合理性),因此“环套循解”也可以用到解题之中去。

以下试从环套循解法的几个环节出发依次探讨之。

1、分析

分析是指把一种事物、现象或概念分成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的过程。

这是一个从同中求异、从异中求同,通过相互间的比较和鉴别摒除糟粕(错误)、获取精华(正确)的过程。

以一道题看,找出与例句的句式特完全相同的项:(例)(朕与公辈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答案: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学生答1。让学生明理由,答例句与1都是被动句,再让他分析每个被动句的特,比较它们有无区别,他答了出来,然后,再让他看题中要求。

通过这具体的分析每项属性,从异中找同,又从同中求异,再从同中找异,结合题中“完全相同”的要求,学生逐步认识到只有1才是正确答案。

、质疑

质疑是根据每一个题的内容设下一个个疑问(这个内容包括题款中的要求、已知条件,甚至包括学生的错误答案)的过程。每一个疑问,都是一个知识。这种质疑,有次序和层次,步步紧扣、环环相生,通过一系列的解疑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比如,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反复写刘和珍的微笑和蔼,目的有四项,题中已给三项(略),第四项让学生补出。

正确答案:更有力地揭露反动派杀害刘和珍等的凶残卑劣以激起读者对反动派的仇恨。但学生答不准(略)。

于是,以正确答案为“环”,以相关内容为“环”,设些疑问:1这么温和善良的青年被杀,揭露反动派哪种本性?联系原文,反动政府她们是暴徒,她的这种性格能成为暴徒吗?既然不能,反动派为什么这样,居心何在?4揭露是为让人明白真相那么明白真相之后,最终目的为了什么?这大环套环的程序性的质疑,引起学生们的极大兴趣,他们各抒己见,最终补出了正确答案。

、推论

推论是根据已知条件推导一个未知结论的过程。已知的条件越多,结论的正确性越可靠。要注意的是,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尤其是题款中的已知条件,这就涉及到审题了,另外一就是推论过程必须合乎逻辑,否则,得不到正确的结论。这一切,教师必须引导好,使学生用已知条件,通过形象思维的感知和逻辑思维的推导来解题。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平日我们话,写文章都应该注意语体色彩,而下面这段话在这方面有毛病,请指出毛病的根源:‘我迟到了,心里很不安,急忙地走进校园。听到后面有脚步声。回首一看,呀,是王悦,我心里踏实了。’”学生答:搭配不当,重复……按他们的答案分析推导,他们认为没有这些毛病,

最后统一认识:口语与书面语混用。再引导他们注意题中的“这段话在这方面有毛病”,这是个重要的已知条件,有的学生忽略了。

4、归谬

归谬也叫引申,它是先承认对方的观的“正确性”,然后按其逻辑进行引申和推论,最后暴露出对方观的荒谬和错误,从而证明自己观的正确性。

例如,对1“路上很滑”和“路上遇见朋友”两句的“路上”做成分上的区别。学生有人答:1状语主语。设学生的答案为“正确”的,再推下去:1状语,“滑”是谓语,“很”为状语,那么1是无主句,无主句能补上主语,在本句的语境中,“滑”的作用是陈述主语的,除了“路上”“滑”之外,还有别的陈述对象吗?学生答不出来;是主语,谓语是“遇见”,陈述主语“路上”“遇见朋友”这个动作能由“路上”发出吗?假定如此,“我”字将如何处理?学生也无法答出,忽顿悟,错了。1的答案对换才是。

除上述四个环节外,环套循解还有比较综合等成分,这些环节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综合、相互作用的。

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其依据是大的圈套(环),围绕大圈套又设下了一个个的圈套(环)。

圈套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和大圈套发生分(基础)总(结论)的关系。

这些圈套就是一个知识和基因(指教师设下的推导内容和步骤)。

所以,这大圈套之间形成了以大圈套为母,圈套为子的完整的体系,它们步步紧扣、环环相生,共同完成解题任务。

环套循解中的大圈套就像“目标管理法”中的既定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子母体系的循环往复的思维程序,这和“有序引动”又相吻合,所以并不是一个简单化的教学过程,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

这是它的形式结构特。

而它的本质特是“诱导”,但它不同于一般的诱导,它是一种高超的驾驭艺术,需要机智和敏捷。

因为“诱导”(环套)别人的时候,对方也在进行思维活动,随时会有许多问题(包括错误答案),所以,你要善于解答、排疑和推导,才能达到令人信服的目的。

这里面,有些问题不是事先预料到或准备的,因此,教师要随机应变。

教师的诱导要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来进行,而其核心是善于把握对方思路的要害处,是在对与错、好与坏的纷繁错综之中巧妙地使对方的思维纳入自己的轨道,也就是用“环“将其”套“住,达到令人信服的目的。其威力如刘勰所言:“尔飞钳,呼吸沮劝。”

将环套循解法用于解题,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能紧紧地抓住学生,促进其大脑积极思维,调动他的主观能动性;其二,能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知识,并使技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因此,值得提倡和推广。

(1995年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