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封闻言回过头给了蔡妲一个赞赏的目光,启蒙不错。要知道寇昌如今才六岁多一点,但是已经能读韩非子了。
而且还是在三个月前。
“那告诉父王你都懂了什么。”赞赏的看了一眼蔡妲后,寇封又回过头和蔼的问寇昌道。
“韩非在书中交代了很多,但是儿臣觉得,为君之道,不过在于赏罚而已,只要赏罚分明,则能令将效命,士尽力。”
寇昌举拳回答道,言辞简骇,却蕴含着无比的自信。
这个孩子,很聪慧。
寇封再次赞赏的看了寇昌一眼,这本韩非子是集法家理论的最高成就。所蕴含的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赏罚。
唯有赏罚不可假手于人。
若是赏赐的权利借给了臣下某人,则群臣多附某人。若惩罚的权利借给了某人,则群臣多畏惧某人。
若是赏罚都借给了一个人。那基本上君王就完蛋了。
韩非子整篇理论都在劝谏帝王要怎么巩固权势,权利,用权,术,势巩固地位,治理国家。
只要理会到这两个字,也就是合格的后世之君了。
蔡妲的一双眼眸中闪烁起了欣喜,她作为王后,是很合格的。坐姿雍容优雅,非常有气场。也很本分。
只偶尔随着寇封出席重要的事情,比如说祭天地等等。一般都是住在深宫,教育寇昌。
不过,人都是有私心的。
蔡妲当然也有,她的私心就是想要让寇昌能够坐稳皇太子的位置。
前汉之中,太子多被废除。
起因都是太子不像皇帝。
如汉景帝时候的废太子刘荣。以及汉武帝时期的戾太子刘据。都是生生的儿子性格不像父亲,而被废除的例子。
寇封常年领兵在外,多考虑国家大事。没有时间理会到这些,但是蔡妲作为母亲,已经开始未雨调缪了。
誓要把儿子寇昌教导成,性格秉性都像寇封这个老子。所以,当寇昌启蒙后,蔡她即不学简单的,又不学儒家…兵家等等,而只让寇昌学习韩非子。
这边蔡妲欣喜寇昌能够得到寇封的肯定。那边寇封忽然问道:“王儿对于儒家怎么看待?”
“儒家儿子没读过,但是听母后说,儒家乃是行仁恕之道,有时候太过妇人之仁。”寇昌回答道。
果然是这样。寇封的眼中闪过一分叹息,同时又有点庆幸。
从刚才开始,寇封就发现了蔡妲的那点私心了。不过,在寇封看来蔡妲把事情看的太简单了一点。
王后是做的很好,但是对待儿子,也就是跟普通母亲没什么区别。
希望能得到父亲的肯定,继承父亲的一切。
这在普通人家是没错的,但是在他寇氏族,就稍显的苍白了一些了。
学韩非子根本在于治国,而不是简简单单的继承家业。做母亲的也应该是教导出一个合格的储君,而不是单纯的儿子。
寇封叹息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儿子稍微走偏了,如果继续下去,恐怕就难办了。庆幸,也是发现的早。
读韩非子才三月,也就是没有深入。可以纠正的。而且这个儿子也很聪慧,若是教之以名师,未来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寇封不奢望这个儿子能比得上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那般的贤明,但也希望他寇氏的国祛,能够延续下去。
先汉的时候,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三代之内全是明君,后来的汉昭帝,汉宣帝虽然不出名,但也都是明君。
尤其是汉宣帝更是中兴之主。
若是寇氏能比得上刘氏这么昌盛,寇封也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