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雄在心中,已经勾勒出了一代雄主,以刚猛霸道的气势,横扫一切阻碍的形象了。寇封此人,命世之英。
非常人可比。
陈雄的心中,几乎肠子都悔青了。
他们当初太自信了,太自信了啊。
“如今我们是否能开城请降?”这时,薛循小心翼翼的问道。
“降?”陈雄眼前一亮,这绝对是一个好主意。但是可行吗?
陈雄有些犹豫,但随即就有了决断。反正坐困城池,也迟早一死。倒不如死中求活,请降看看。
“好,我立刻派人去请降。”
陈雄豁然站起道。数百年的经营,绝对不能毁在他的手上。
士族爱惜家族,所以抱成一团。但也因此更加害怕灭族之祸。只要能解决了这次头脑一冲动,就惹下的灭族之祸,陈雄可以不惜一切。
城内是坐困城池的二族私兵,而城外却是威风赫赫的楚兵。
如今江东再次平定了,周泰,吕蒙,房稻等人各自回到了驻地,准备继续防守残余的山越。只余下本来就坐镇会稽的陆逊,率领精兵一万人,继续攻打陈雄,薛循。
因为大胜在即,扬州刺史伊籍也率领了一些随从,带来了一些食物,打算犒劳全军。
此刻,中军大帐内,伊籍,顾雍,陆逊等三人分别落座。
按照职位来说,其实陆逊要高一些。但是按照职权,资历却是伊籍高。因此,伊籍坐在帅座位上。
而陆逊,顾雍都分坐两旁。
“诸位将军当真是神勇。当初君上在秣陵的时候,与我商讨。都认为平定江东叛乱,非数年不可,不想数月之间,那遍天的烽火,就烟消云散了。”伊籍很是感慨道。
陆逊,吕蒙等江东旧将,确实都是非常出色,仗精兵所向无敌。
“非是我等神勇,而是局势不同了。”陆逊闻言却是不敢居功,而是感慨道。
“山越平定,使得君上在江东的民望达到了与昔日孙氏比肩的地步,甚至略有高出。这样搞的威望,即使是士族们煽动乡里叛乱,迎合的人也是非常的少。因此,才好对付。若是君上在没有平定山越叛乱以前,恐怕真的要持续一二年了。”陆逊非常敬仰道。
陆逊本就出身大族,对于大族的势力,是非常清楚的。他们其一是家奴众多,立刻就可以阻止起数千,甚至是一万的军队。
又各有器械等等。非常难以对付。
其二就是在乡里的威望了,若是乡里有什么宗族纷争,第一个找的必定不是官府,而是当地大族。
久而久之。大族的威望就慢慢上来了。只要登高一呼,从者云集。
但寇封呢,先是亲自设计,平定了山越。把他自己的威望在江东百姓心中提高了无数倍。而后,才开始铲除掉士族。
在与士族冲突中,大部分百姓都没有帮助士族。犹如断了士族一臂,这才有今日的大胜。
这才数月就平定了江东大部分的士族叛乱。
这前因后果,若是居功,恐怕还是以寇封那一妙计,断了山越粮道,平定了山越之功,才有今日能这么迅速的平定士族。
“哈哈,也是。君上妙计平山越。我等在后,反而是托了君上之福了。”伊籍玩笑,又不失敬服道。
本来,伊籍认为坐镇江东,成为扬州刺史,必定是苦差事。伊籍本人喜欢有开拓,喜欢麻烦。所以,连前途未知的台湾都去了,并且为寇封建立了台湾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