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知道李隆基的德行,喜欢“怜悯”弱小,他只有表现的越依赖李隆基,李隆基才会同情他。
杨国忠又哭:“臣的几个妹子都在长安城,臣实在不想与亲人分离啊。”
还特意扯出来杨贵妃和虢国夫人给自己做人情。
李隆基一听见那句妹子,也是想起了杨玉环和杨玉瑶,先前他也已经在女眷面前夸下了海口要立杨国忠为相。
可李隆基也知道李林甫是知道了那日自己不召见他是杨国忠从中作梗,此举也是为了报复,李隆基也有意完成老臣的临终之愿。
他下意识忽略了是他自己不愿意见李林甫,毕竟天子怎么能害怕呢。
一切都只是臣子政斗罢了。
“唉,右相已经病入膏肓,他如何还能害你?”
李隆基柔和道:“你暂且到剑南处理军务,很快朕就找机会把你召回来,依然让你当宰相。”
杨国忠知道再无回转的余地了,只能一边在心里诅咒李林甫早点咽气,一边领了圣旨。
拖拉了五日,还是不情不愿带着护卫离开了长安城。
正好和入城的李长安相交而过。
那带回来的数千俘虏自然不能带入长安城中,就暂且安置在了城外,等到献俘之日才能由金吾卫看守着入城,李长安却要先入宫去拜见帝王。
李长安骑在马上,看着那辆一看就富贵非凡的马车,眯了眯眼,侧头询问来接她的金吾卫将军。
“那是何人,好生气派啊。”
金吾卫将军也敬重打了胜仗的将领,回道:“那是杨国忠的马车,南诏叛乱,他身为剑南节度使自然要去打仗,只是不知道为何拖到现在离京。”
李长安想起了史书里对杨家人的记载,“瑟瑟玑琲,狼藉于道”,轻啧了一声。
这得是贪了多少钱啊。
李长安在内侍的指引下来到勤政楼,第一次踏入了勤政殿。
这里是李隆基平日正式接待大臣的地方,与平日李隆基经常待的侧殿不同,勤政殿正殿十分肃穆。
“儿拜见父皇。”李长安见礼。
李隆基身穿冕服,高坐在御座上,从上往下打量着自己的这个女儿。
在李隆基关于这个女儿为数不多的记忆里,李长安给他的印象都是“乖巧”“懂事”。
却没有想到她竟然还有这样的军事才能。
多么年少啊。李隆基有点唏嘘,曾几何时,他也是如此年少有为。
可惜他已经不复当年了。想到这,李隆基再看着李长安,心中便涌现了一股复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