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欧美uterus operation > 第四十一章北极熊的咆哮 1(第1页)

第四十一章北极熊的咆哮 1(第1页)

当蒙古的骑兵带着血与火来到了欧洲,铁蹄背后一片焦土,继匈奴王阿提拉之后再一次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蒙古人的征服给绝大部分被征服地区的人带来了的是血与火,但是却给了莫斯科一个机会,一个发展壮大并最终统一俄国的机会。莫斯科位于茂密的森林中,蒙古骑兵战斗不便,而且在蒙古人入侵时莫斯科又不是大城市,即使占领了也没有大多的油水,就这样,小城莫斯科幸免于难。并且由于莫斯科紧邻莫斯科河,交通便利,周围是茂密的深林,林业资源丰富,而蒙古人的统治触角并没有延伸到这里,这些因素给莫斯科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最终以莫斯科城为中心,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莫斯科大公国。

莫斯科大公采取了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在莫斯科大公国发展初期,莫斯科大公抱紧了蒙古人的大腿,并且以蒙古人的力量打击那些比他强大的国家,同时发展自身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在被统治的斯拉夫人的反抗斗争愈演愈烈、蒙古人的统治摇摇欲坠的时候,莫斯科大公又转变了自己的外交策略,摇身一变又成了带领被压迫人民反抗蒙古人残暴统治的民族英雄。但是我们无论说他无耻也好,流浪也罢,莫斯科最终还是赶跑了蒙古人,赢得了民族的独立。民族独立之后,莫斯科逐渐打败、吞并其他斯拉夫国家,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伊凡四世,又被称为伊凡雷帝,是俄国统一后第一位沙皇。这个沙皇源自于拉丁语中的凯撒,这个“沙”字就是“凯撒”的转音,我们中文在翻译的时候采用了半音译半以译的办法,翻译成了“沙皇”。可是俄罗斯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为什么要用罗马帝国的拉丁语作为自己皇帝的称呼?这倒是俄罗斯人觉得罗马名头特响就按在自己的脑袋上,不跟韩国一样,无论是不是自己的,只要是好的那都是自己的,比如孔子……这其中是有渊源的,在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克了君士坦丁堡,灭亡了延续千年的东罗马帝国,帝国公主被迫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后来,因为政治联姻、宗教权益和奥斯曼土耳其的威胁等原因(有兴趣可以去查查相关资料,这里就不多说了),在1472年,拜占庭的流亡公主索菲亚嫁给了伊凡四世的父亲伊凡三世。虽然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灭亡了,但是这个东罗马帝国是罗马帝国分裂而来,是正宗的罗马后裔,而伊凡三世去了拜占庭的公主,从此也就继承了拜占庭的合法性。在拜占庭灭亡后,俄国就以罗马的继承者身份自居,开始称呼自己的国王为凯撒。

伊凡四世即位时年仅三岁,还在妈妈怀里吃奶呢,所以国家由他的母亲摄政,代为管理。但是当时的情况是主少国疑,一些人心里的小心思也开始蠢蠢欲动,他们并不把这个名义上的国王放在眼里,同时不放在眼里的还有摄政的伊凡四世的母亲。大贵族之间开始结成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为了各自的权力开始了激烈的争权、倾轧和谋杀。人是环境之子,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会对一个人的性格及活动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这种这种波云诡谲、明争暗斗的环境,对伊凡四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见惯了阴谋,他变得多疑,见惯了残酷的争斗,他变得冷酷,这样一个冷酷多疑的少年,终于在其十七岁时加冕为沙皇,开启了他自己的时代。

对内,他削弱了大贵族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外,他频繁地发动征服战争,不断扩大俄罗斯的土地。他即位后的第三年,他就发动了针对喀山汗国的征服战争,这个喀山汗国的前身是之前奴役俄罗斯民族的琴察韩汗国(又称为金帐汗国),后来琴察汗国分裂成了几个汗国,这个喀山汗国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喀山汗国是由游牧民族建立的,经常会到俄罗斯这边来“打打秋风”,具体情况可以参考咱们中国古代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侵略中原。这一方面是历史遗留的旧愁,另一方面是不断产生的新恨,新仇旧恨之下,不打你就没什么道理了。从1549年开始,伊凡四世连续三年攻打喀山汗国,虽然前两年接连失利,但是在最后一年,伊凡终于取得了胜利,把喀山汗国从地图上抹了个干净,并且在那一块填上了自己的颜色至此之后,喀山汗国烟消云散。

喀山汗国的灭亡,是俄罗斯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标志着从此以后俄罗斯力量强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攻灭喀山之前蒙古鞑靼人的力量强于俄罗斯的力量,攻灭喀山改变了俄罗斯人与蒙古鞑靼人的力量对比。而且,攻灭喀山汗国,为俄罗斯越过乌拉尔山脉吞并地域辽阔的西伯利亚扫平了道路。可能是民族积怨太深,也可能是因为伊凡本身冷酷的性格,在吞并喀山汗国时制造了针对喀山人民的大屠杀。

在灭亡了喀山汗国之后,伊凡的眼光又放在了另外一只猎物身上,那就是靠近俄罗斯南方的阿斯特拉罕汗国。很快,阿斯特拉罕汗国就步了喀山汗国的后尘,在1556年正式划到了俄罗斯的版图中,俄罗斯的国土又向南扩展了许多。在这之后,他有吞并了大诺盖汗国和巴什基尔亚,使北高加索许多民族归顺俄罗斯,伊凡四世时期,俄罗斯开始成为多民族国家。在1557年,慑服于伊凡四世的赫赫军威,西伯利亚汗国匍匐于他的脚下,希望年年进贡换取自己的独立,但是西伯利亚汗国最终也没能逃脱被吞并的厄运,在1579年,被俄罗斯占领。

伊凡四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的赫赫战功,与他的军事改革密不可分。我们可以发现,凡是在历史留有赫赫战功的人或国家,似乎都有改革军队的情况,比如大航海之后的首位霸主西班牙,发明了“西班牙大方阵”;捍卫国家独立的荷兰奥兰治亲王莫里斯,发明了“莫里斯横队”;将瑞典推向高峰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发明了影响欧洲两个世纪的线式战术,他的军事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轮到了俄罗斯的首位沙皇伊凡四世,他又做了些什么呢?

首先,他完善了国内军队的军事指挥体系,限制了按门第选拔军官的制度,实行有才者居之。

同莫里斯一样,建立了常备军,为军队士兵定时发饷,保证了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第三,他整顿了俄国地方部队的勤务并调整了俄国边境守备与驻扎勤务,他的这项措施,体现在了一款条文中——《贵族会议关于驻扎和守备勤务决议》,这款条文也是俄国历史上第一部军队条令。伊凡四世的军事改革,奠定了俄国正规军的基础,大大地提高了俄国军队的战斗力,是伊凡手中的利剑,为他征战四方。

但是并不是每一次战争伊凡都会取得胜利,他曾经也经历过惨痛的失败经历。可能之前那一些列的胜利鼓舞了他,在1558年,他决定趁热打铁,三面出击,不但在西方和南方开疆辟土,他将他的剑挥向了东方,他渴望获得一个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他很小心地选择了自己的对手,选择了实力弱小的立窝尼亚骑士团。他的军队很快就击败了立窝尼亚的军队,但是他的做法显然引起了波罗的海其他国家的不满,波罗的海不大,容不下另外一个国家。俄国动手之后,丹麦、瑞典、波兰和立陶宛纷纷站到了立窝尼亚骑士团一边,而这些国家的救援显然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在1561年,立窝尼亚骑士团瓦解,国土被撕扯一空。

俄国最终在这场历时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战争中失败了,在1582年,俄国被迫签订停战协定,被迫割地求和,波兰和瑞典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波兰占领了立窝尼亚大部分地区和波洛茨克,纳尔瓦和芬兰湾全部海岸归瑞典。

这只是其一,最惨痛的莫过于1571年的克里米亚汗国围攻莫斯科,掳走了15万俄国人,尸骸塞满了莫斯科河。虽然在第二年,伊凡四世就打了回去,报了一箭之仇,单这仍给伊凡,给俄罗斯人民留下了最深重的血色记忆。

他在牢固掌握国家并取得了赫赫战功之后,他开始了自己蓄谋已久的政治改革,他永远都忘不了自己小时候所遭受到的一切,骄横跋扈的大贵族统统都应该用自己的生命去偿还自己曾犯下的罪孽。在1564年冬,伊凡四世突然携家眷离开了莫斯科,来到首都附近的亚历山大罗夫村,并让人送信回来:“因为不能容忍我周围的背叛行为,我不再管理这个国家,而是按上帝指引的路去走。”他的行为在莫斯科引起了恐慌,在得到总主教对他的“有权处决任何想处死的叛徒”的许诺之后,他回到了莫斯科。随后,他在国家推行他独创的“特辖制”,将国家领土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为特辖区,主要是俄国心脏地带的领土组成,由沙皇任命的特辖军统治;一为普通区,主要为边远落后地区,归贵族领主管理,许多大贵族被从特辖区赶到了普通区,大大削弱了力量。伊凡雷帝同时组建了一支对沙皇绝对忠诚,对臣民冷酷专横的特辖军。随后,一场场屠杀开始了,以1565~1572年实行特辖制期间为高峰。屠杀的对象主要是有实力抵抗沙皇的封建王公和大贵族。在7年间大约有4000多名大贵族被杀。伊凡四世在铲除大贵族的同时,扶植了小贵族和市民的力量,而特辖制的积极作用是消除了地方领主割据的隐患,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也许是俄国历史发展中必须经历的一步,虽然采用的方式也过于激烈了。

随着年级的增大,伊凡四世变得越来越暴虐,以至于几乎所有人都希望这位为俄罗斯开疆辟土的国王能早些去见上帝。他的性格可能也与立窝尼亚战争的失利和莫斯科遭围攻有关。伊凡的暴虐最终也受到了最严厉的处罚,在1581年11月15日,暴怒之下的他亲手打死了自己的儿子,虎毒还不食子阿,他的屠杀终于在无法挽回的内疚中划上了句号。

伊凡雷帝最终留下了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但是之后的俄国却活在了自己无妄的虚荣之中,蒙蔽了了自己的双眼,最终渐渐落后于西欧,直到彼得大帝的出现,使俄罗斯焕发出了更加夺目的光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