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立辽王为储,那叫众望所归!
这般言论一出,顿时有些人自以为自己明白了什么,之前搞出来的那些事情,未必就是那些贵族想要谋逆,实在是为给辽王铺路,顿时一个个也不敢再反对,恨不得立刻五体投地,山呼万岁,表示陛下圣明,大家都无条件遵从陛下你的旨意,立辽王为太子,才是汉家大幸!
结果刘恒却又别扭上了,毕竟,自己还是天子呢,大家就都已经开始准备拥立新君了,这将自己又放在哪了呢?
因此,刘恒干脆表示,刘昌如今还是辽王,这位置很是关键,现在立储,就得撇下辽国那一摊子事情到长安来,到时候辽国那边鞭长莫及,岂不是不好?
这话说得也有道理,主要是刘恒现在正处于盛年,真要是立个太子,还是个已经掌权多年的太子,说不定回头父子一人就针锋相对起来,说不得又有一番争斗。再说了,辽国那边如今关系到不知道多少人的利益,若是没有辽王主持大局,万一那边的人玩崩了,那怎么办,他们可不要亏钱了吗?
这么一想,虽说一个个急着混个从龙之功,但是先表示一个态度就可以了,辽王最好还是留在辽国那边主持大局,等到天子年纪大了,精力不足了,顺理成章接班,岂不是两全其美。
当下一个个又改口,表示陛下思虑周全,果然是圣明烛照,但是,不管怎么说,虽说不能立刻册封太子,也不能叫辽王那边有什么误解,到时候做出什么不理智的动作来。所以,现在就得先放出点风声出去,然后大家再商议一下,再给辽王加封个什么头衔比较合适,免得万一刘恒去得仓促,到时候还得再补个守序,万一再冒出个不识相的,想要搞点什么明堂,岂不是平白多添波折?
刘恒见大家没有执意要立马立太子,心中暗自松了口气,他就算是想要立太子,那也得是他自个愿意,而不是被群臣裹挟,所以,见群臣很快就退缩了,自然明白,不是群臣都一门心思向着刘昌,而是在揣摩他的心思。
下朝之后,刘恒琢磨了一番,就去了长乐宫,自从薄昭被一抹到底之后,刘恒就不怎么去长乐宫了,虽说老娘表现得很是善解人意,并没有一个劲地给舅舅求情,但是总是一副欲言又止的为难模样,刘恒又不是瞎子。
刘恒也知道,对薄家,最好还是自个在的时候就安排好了,自家舅舅志大才疏,薄家之前在婚事上,两头下注,却是两头不讨好,辽国那边,王后多年无子,虽说也有薄氏女有孕,但是那都是薄家族里面血缘比较远的族女了,原本以媵妾的身份嫁过去,就是为了给薄王后生孩子的,结果孩子是生了,刘昌转手就将人家封了美人,有了正经的位份,孩子自然人家自己养着了。可见,刘昌对薄家不是没有想法的。
好歹刘昌还算是给薄家面子,也叫薄氏女生了孩子,有了王女,也养在了王后膝下,但是刘启那边就半点面子都不给了,代国那边,代王王后说是王后,实际上常年独守空房。可见,薄家之前那一手,是彻底玩砸了。将来刘昌登基,薄家大概也就是个薄戎奴能在朝堂上立足,其他人若是能走正途,比如说读书从军之类的,还能有个前程,要不然的话,就真的只能啃老本了!
所以,刘恒琢磨着,什么时候给薄家一个机会,再立点功劳,还恢复爵位和食邑,但是这得这阵子过了才行,要不然,难免要有人觉得之前刘恒贬了薄昭,就是做了一场戏,为的就是收拾那些贵族,那可就不好听了。
这些刘恒心里一直有数,却不好直接跟薄太后说,薄太后就是个寻常老太太,回头安抚薄家人的时候说漏了嘴,以这些人的保密意识,马上别说长安了,关东都要听说了。
之前刘恒不敢多见薄太后,如今既然打算定下储位,这事是必须要跟薄太后通个气的,别的不说,也得叫薄家那边有个准备,别到时候又把刘昌给得罪了,到时候薄家就真的只能缩着脖子过日子!
第117章
薄太后觉得有些憋屈,毕竟,都做太后了,还得看孙子的脸色。当年吕王后活着的时候,她可是半点也不敢摆什么王太后的架子,毕竟,虽说吕王后不是什么嚣张跋扈的性子,但是人家背后是吕后,那位可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狠人,若是知道自己敢对娘家侄女不好,那位是真的会杀人的。
所以,薄太后跟吕王后看起来婆媳和睦,实际上,薄太后在吕王后那里真没有什么婆母的感觉。等到窦姬做了皇后就不一样了,窦姬除了有二子一女之外,并无别的依仗,论起宠爱,她已经颜色不如当年,刘恒对她或许有些情谊,但是对慎夫人反而更有情谊一些,论起娘家,她就是良家子出身,娘家也就是这个时代的中等人家,连地主都算不上。所以,她能秉承的无非就是一个孝字,因此,她侍奉薄太后,那叫一个精心,各种小意,在薄太后那里,她就不是皇后,就是个小媳妇。所以,薄太后更喜欢窦皇后。
若是薄太后有吕后那样的心机手腕,背后也有足够强力的娘家,那么,她愿意力挺窦皇后,自然没什么好说的,足以让刘恒低头,但问题是,薄太后真没有,薄太后就是个没多少见识,一直以来随波逐流的典型的后宅妇人,耳根子软,没主意,一辈子都在依附强者生存。薄家就算原本也是贵族,还算是有些底子,但是真没什么出众的人才,真要是出挑,当年改朝换代的时候就该显出来了,乱世尚且没能出头,等到开国之后,明明家里出了个后妃,最终薄家居然也没能出头,还得老老实实跟着刘恒去就藩,可见薄家这些人成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