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后面自然就是顾辙的表演时间。
一行人被引到了一间会议室,听取一个简短的技术汇报。
顾辙拿着一台笔记本电脑、接上投影仪。他今天还特地换了一套比平时朴素得多的西装,以塑造自己艰苦朴素的科技工作者形象。
包括张书记在内的听讲者,刚才在工作人员介绍的时候,都已经知道顾辙的身份了,只是前面顾辙没什么表现机会。
此刻注意到是顾辙主讲,领导们还是有几分诧异,不免善意询问:“小顾同志很年轻啊,这么年轻就能开技术咨询公司,非常不容易嘛。”
旁边立刻有查过资料的工作人员低声解释:
“小顾同志还是东海大学竺可桢学院的在校生,自然是很年轻。他还是东海大学去年的优秀学生代表、邱成桐奖获得者。他的公司也是东海大学的学生创业重点项目、和产学研一体化示范标兵。”
一下子,所有人再看向顾辙的眼神,都微微有些变化。连带着旁边的摄影和报刊媒体记者,就愈发上心,把镜头纷纷瞄准了顾辙。
顾辙在旁边听了,也是暗赞这位对方带来的随行工作人员、准备工作做得好。
当然,天上不会掉免费馅饼,这一切同时也是顾辙自己过去一周努力运作的结果——这位随行工作人员,是卫生系统派出的,也是东海大学医学院派系的。
顾辙给医学院系统及其附院捐助打点做得好,对方知道他的好处、了解过他的信息,如今有机会当然要帮他吹几句,也是人之常情。
有中立的第三方来说,肯定比顾辙自报底细要有公信力得多。
对方还很巧妙地把“邱成桐奖学金”的“学金”两个字省掉了,不得不说是神来之笔,外行人还以为这是拿了什么正经科学奖呢。
包括张书记在内,好几个领导对顾辙的印象,已经潜移默化变成了“这是一个青年科学家”。
顾辙不卑不亢地侃侃而谈,从“纤维直径影响吸附力、吸附效率”等工业常识说起,还夹杂了一些03年时下比较热门的“纳米材料”概念、但是加入了不少后世的干货,而非如今的泛泛而谈。
最后,他又在确保技术研发思路不泄密的前提下,阐述了一下利用亲水与疏水高聚合材料的复合制造新熔喷材料的广阔前景、各种画大饼、展望未来应用场景。
对于顾辙来说,这种ppt技术吹实在是他容易了,尤其是涉及未来展望,对他来说那直接就是比神棍预言都准的东西。这种推演也不用负责任,不像科学论文那样必须严谨,所以怎么精彩怎么说。
偏偏他的每一个推演都有血有肉,细节非常丰富,想让人把他当成软科幻来看待都不可能——至不济也会被当成最硬的硬科幻。
最后,为了加强说服力,顾辙还出示了几份专利申请文件以及国知局的受理号,显示他和明远国际的相关技术合作已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力争一年多的时间里,实现对扶桑现有熔喷技术的本土化绕过、并且实现进一步改良。
这几份专利申请的受理,当然是真的,但是内容未必能过,即使给顾辙一年的时间依据专利的国内优先权补正材料,也未必能过。
但是,没关系。
顾辙本来就没想过,他只是之前起意要这么干之后,就立刻申请了。大不了将来被驳回或者撤回一次嘛。
为了应付视察,特地弄几个“正在申”的证据,实在是惠而不费,白花几千块申请费而已,不会有别的损失。
当然,也有个别专业懂行的随行视察人员,看到顾辙拿出的是申请受理材料,而非授权材料,稍稍提问质疑了一下顾辙将来过审的把握。
但顾辙恰到好处地拿出了其他一些业绩证明,立刻就没什么人质疑了。
“这个问题问得好,还在申请中的技术,确实无法保证最终授权。不过我们公司与东海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之前都有比较好的业界反响。
比如这几项‘一种新型高聚水合物与交联剂隐形眼镜材料’,就是还在形式审查过程中,甚至没有申请公开。
但是两个月前,已经有一家位于外省的台资与外资合资企业,看中了这几项技术的商用价值,支付了四年八百万元的授权使用费。该项目也被评为我校去年的产学研结合标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