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汉末争雄 > 第九十二章 辽东风云变河北闹翻天2(第2页)

第九十二章 辽东风云变河北闹翻天2(第2页)

很快,被翻红浪、玉体横陈、满室皆春。

光阴荏苒。

转眼间,已到了正月十二。

这六七日之间,卫府非但已经有泰半迁至承光殿处理国事,而且已召开过数次会议。

一年之计在于春。

这数次会议,便已定下今岁卫府的整体目标、战略及规划。

当然了,万变不离其宗。

而卫府的“宗旨”只有一个字:苟。

趁北方无战事、凉州又已初步稳定、更兼西域逐渐被满宠捏成一个整体之良机,卫府今岁,是以发展、稳定为主。

基建狂魔赵旻,也终于得以实施其人大修水利的计划。

建安六年、七年这两年,整体上可谓风调雨顺,但赵旻不可能一直靠天吃饭。

所以,大规模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同时保持水土、避免过度用水,便成为了当务之急。

此前,赵旻不是没有修建过水利,但大多皆是以县为单位,修建小型灌渠。

因一县之民力有限,而赵旻又不愿加设徭役增加屯田农户之负担,所以这些小型灌渠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

今岁既然无大型战事,而北军五校、中军三校兵卒又不能因此而懈怠,那么,以兵卒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便有了可行性。

那么问题来了。

赵旻首个大型水利工程,准备在何处修建?

答案其实很简单。

让赵旻念念不忘的大汉新国都是哪儿?

长安。

所以,赵旻要修建、或者准确来说是要修复的水利工程,在关中大平原、八百里秦川。

那个水利工程,在历史上曾赫赫有名:

白公渠。

(白公渠)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入渭河,中袤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

田于何所,池阳谷口。

郑国在前,白渠起后。

举臿为云,决渠为雨。

泾水一石,其泥数斗。

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以上,皆摘自班固《汉书之沟恤志》

白公渠开凿于西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由于是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故而得名白公渠,也常与原有的郑国渠合称郑白渠。

早在西元前129年,汉武帝就采纳了大司农的建议,命水工徐伯率领万人开挖漕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