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汉末争雄 > 第六十一章 天高风云淡只怕肯登攀11(第4页)

第六十一章 天高风云淡只怕肯登攀11(第4页)

(文书)既成,呈(孙)权,权省读悲感,曰:“君真识孤家门阀阅也!

--韦曜《吴书》

实际富春孙氏“种瓜自给”,处在彼时的社会底层,有何“家门阀阅”可言?

呵呵!

张纮的文书内容虽然史籍无载,但大抵思路,无外乎“孙坚世仕州郡”一类的谄媚之辞,旨在抬高孙氏的门第族望。

(孙)坚世仕吴,家于富春,葬于城东。

冢上数有光怪,云气五色,上属于天,曼延数里。

--韦曜《吴书》

侧面也可以看出,相比于利用文化优势折辱孙氏父子的江东门阀,流寓士人更懂得维护孙权的尊严。

江东地区门阀众多,亦不乏传家经学,但江东学者能够出仕孙吴政权者,却少之又少,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由于江东子弟在孙权执政中后期大量出任军政要职,因此他们在学术文化层面受到的排斥,便不能不加以留意。

江南与江北地区的学术差异,固然存在;但江东子弟受到排挤,恐怕主要是由于他们倚仗文化素养,轻慢孙氏家族,给孙权带来了极坏的印象。

同时,富春孙氏文化较低,因此对乡里宿儒,天然存在自卑心理。

不仅是孙坚、孙策与孙权动辄迫害儒士,东吴末帝孙皓,也因为“性忌胜己”而诛杀了“谈论每出其表”的学者张尚。

可见孙吴君主的妒忌与自卑,是一以贯之的。

(孙)晧性忌胜己,而(张)尚谈论每出其表,积以致恨。

--《吴纪》

孙权“性多嫌忌,果于杀戮”,自尊心极强。

称帝后不肯郊祀,理由竟是“郊祀当于土中(指洛阳),今非其所”。

他晚年甚至准备“亲征辽东”,欲“截鼠子之头,投之海中”,近乎病态。

(孙)权怒曰:“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指公孙渊)所前却,令人气涌如山。

不自截鼠子头以掷于海,无颜复临万国!

--《江表传》

在此背景下,陆绩、虞翻这类不愿意与孙氏合作的文人,自然成为首要打击对象。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孙权看到张纮撰写的润色文书,会激动悲感,语无伦次,因为张纮确实维护了孙权脆弱的自尊心。

因此,无论是制定朝仪,典校文书,还是出任公族子弟的宾友幕客,孙权必然更加倾向于流寓士人。

理由也显而易见,流寓士人背井离乡,无所依靠,对孙氏家族的依附性自然更强。

在江东政权的文化格局中,明线是“今文经”与“古文经”的学风差异;暗线则是“江北士人”与“江东门阀”对统治者家族的依附性差异。

注意到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东吴政权中流寓士人的文化垄断现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