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这一次之所以没有一言堂,就是想听一听大明臣子们的高见,虽说这些俘虏的性命都在自己一念之间,但他身为君王考虑的事情要更多一些,比如把这些俘虏都杀掉,今后草原该谁去治理,难道是下首那一群养尊处优的大明官吏吗?
如果把草原上的异族都杀干净,不需要治理的话,那片土地空久了,难保不会有人再来觊觎,朕活着能镇住这些土地,要是朕再一次驾崩,以后的大明君王能否镇得住?
所以李世民需要集思广益,他知道大明官员也不全是废物,还是有一些能臣。
李世民话音一落下,就有一个绯袍官员出列奏道:
“启禀陛下,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李世民初听这句话,愣了一下,只因这句话在大唐时有人跟他谏言过,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魏征。
李世民抬头看着出声之人,是左都御史凌义渠。
一时间,李世民陷入沉思,他心中重复着这句话。
夷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强必寇盗,弱而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他记得,当时自己并没有听取魏征的这句谏言,而是听取了中书令温彦博的谏言言,让突厥迁到黄河以南,还保留游牧的习俗,给大量的财物、封官。
想着,想着,李世民一下子惊醒,大唐亡于胡人之手,大宋亡于胡人,还有原本历史中的大明也是亡于胡人。
李世民心中是庆幸的,幸好有人谏言呐!不然自己又要犯一个在大唐时犯过的错误。
此刻李世民心中已有定计,他要永除后患。
李世民抬头看着凌义渠道:“左都御史老成谋国之言。”
李世民这句话一出,其余大臣也不用在讨论了,因为李世民已经听取凌义渠的谏言,不会对异族心慈手软。
房玄龄等人知道其中缘由,要是凌义渠不率先出来谏言,他们也是会出来谏言李世民的,对待异族切不可在心慈手软,在大唐已经吸取过教训。
李世民一脸严肃,大喊一声:“李靖。”
李靖出列抱拳一礼,“末将在。”
他没有说臣在而是说末将在,因为他甲胄在身,一切按照军中习俗来,把李世民当做统帅。
“杀。”李世民冷漠的吐出一个字。
“末将遵令。”
李靖下令士兵押着一群俘虏离开奉天殿。
一群俘虏面露惊恐之色,他们虽然听不懂华夏语,但是能看懂龙椅上大明皇帝的脸色,知道这次肯定是凶多吉少,所以他们面露惊恐之色。